对于俄罗斯而言,吞并克里米亚的价值根本无法量化,此举赋予了它在黑海上的战略优势
克里姆林宫可能正面临其对乌开战以来真正的转折点。
刚刚得到的消息,俄罗斯在2014年强行吞并的克里米亚首度遭到直接攻击。位于克里米亚半岛西岸的俄空军基地遭袭,发生了一系列大规模爆炸。
该基地部署了俄制苏-30SM、苏-24M和图-134战机等重要军事装备。
稍早前,俄罗斯对在乌俄军进行了重新调配和部署,从现已占领的乌克兰领土及俄本土,大量转移士兵和装备至赫尔松一线,预应乌方可能发起的战略反攻。
从目前的军事态势看,俄方可能“中招”了:基辅采取了声东击西的策略,向俄方暗示其将对赫尔松展开全面进攻,但真实的首要目标却是克里米亚。
这是一招险棋,但假如成功,就将对俄形成“釜底抽薪”之效——克里米亚地位动摇,那么俄方当前在乌占据领土就将变成“无本之木”,进而加深其危机,导致全面的溃败。
在俄军的新一轮调动中包括了克里米亚驻防力量,由此可见莫斯科“中计”及基辅用心之深。
在克里姆林宫一意孤行发动对乌战争逾5个月后,正在对克里米亚发起的攻击,有望成为这场战争的真正转折点。
首要的决定因素是,随着战争的深入,俄乌的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根本改变。
莫斯科无法找到出路,获取战略外援,以弥补美国领导下的援乌抗俄联盟的制裁、限制和孤立行动,尽管其最近加大了外交行动,但在西方联盟的紧密牵制下,克里姆林宫除了在极个别西方的敌国那里得到些许安慰外,总体上乏善可陈,同时,乌方获得的外援和支持已从开战之初上升到目前的战略级别——基辅的后援团宣示誓要帮助基辅赢得战争。
俄罗斯的经济受制裁、限制和孤立影响已日益衰落,前线数万士兵阵亡,军事装备库存逐渐见底,越来越难以对抗愈益强大的基辅,越来越难以支撑一场持久的战争。
其次是基辅的泽连斯基当局在哀兵战术见效、巩固外部支持并总体赢得战略优势后,善于利用并创造机会,予俄关键打击,全线挫败俄军锐气,在几乎全部俄占领土发起反攻并使后者疲于应付。
俄军重新调整部署,从各个占领区及本土转移士兵和装备于赫尔松一线。
在此情况下,莫斯科比基辅更急于通过谈判方式解决善后问题。克里姆林宫的急切之情溢于言表,除了频频发出外交信号外,俄罗斯总统普京亲自出马,接连会晤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促其外交斡旋把泽连斯基拉上谈判桌。
在援乌抗俄联盟展现团结、发誓坚持到底支持乌克兰的背景下,莫斯科的分化策略失去效果,俄军在军事上的整体劣势已愈益清晰。
第三,克里米亚是俄罗斯在对乌战争中除核大战以外的最后一张“牌”。
在此之前,俄方一再强调其“不可侵犯”性,强调假如乌方给予攻击将导致的严重后果。由此可见克里姆林宫的防线之脆弱。
然而,基辅当局蔑视克里姆林宫的威胁,偏偏动其“奶酪”,可以说看穿了莫斯科的“软肋”。
在乌克兰当局对克里米亚展开第一波大规模的攻势后,接下来就要看克里姆林宫的反应。然而对于在俄乌战争中已处于强弩之末的俄罗斯来说,核大战和进一步扩大战争都是难以承受之重,前者从俄方近期重申核战打不得可以看出这是一条不可能的道路;就后者而言,假如莫斯科有能力发起更大规模的战争,那么在欧盟愿意接受乌克兰和摩尔多瓦为候任成员国及瑞典和芬兰申请加入北约时,俄方就动手了,不必等到其力量已虚弱到接近全面溃败的边缘时刻。
俄罗斯不想要任何人动的“奶酪”,乌克兰说动就动了,而从根本上来说,克里姆林宫对此没辙。
这次战斗对于乌克兰来说是一个关键突破点,标志着俄乌战争的关键临界点,一个重大转折时刻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