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党媒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发出三个文件,分别涉及“改革”、“现代企业制度”和“民生”,其中两个文件标注时间为2024年8月和9月,另一个为2025年3月。中共忽然公开曾被压制的“过时”文件,而且冒出了一些新提法,预示中共内部的路线斗争可能分出了胜负,再次表明最高层权力发生了转移。
6月10日,新华社公布文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该文件注明时间为2024年8月30日。海外时评人士钟原撰文分析,这份文件应是在2024年7月的中共三中全会后制定的,以落实关于改革的决定。但文件精神与习近平2024年8月29日主持的中央改革委员会会议的调门大不相同,习近平在这次会议上强调,“要坚持党中央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要“合理安排改革举措的先后顺序、节奏时机”。
潜台词就是改革举措并不急于一时,可以慢慢来,等于在给改革踩刹车。上述深圳综合改革文件成文时间,恰恰在习近平主持改革委员会会议的第二天,文件未能及时发布,表明中共内部在三中全会前后确实发生了激烈的路线斗争。而这一文件被搁置了9个多月后,如今又忽然被公开,未见中央改革委员会开会讨论的报道,而是由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办公厅直接就发布了。这似乎表明,中共的路线斗争告一段落,改革的声音重新占了上风,高层权力已发生变化。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份文件把2024年的口号“中国式现代化”改回了原来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件还称,“优化发挥科技领军企业‘出题人’作用的有效路径。探索新型研发机构薪酬市场化管理制度。”这与习近平强调的“举国体制”有很大不同。文件还称,“支持外商按规定在深圳投资举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在引进海外人才及相关人事、科研、外事管理等方面赋予用人单位更大自主权……优化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机制”等,这也算是新提法。
文件最后要求,有关方面要“赋予深圳相关管理权限……广东省要加大放权力度,支持深圳深化综合改革试点。深圳要切实担负起试点主体责任。”这些提法都是近年来少见的,最关键的应是要求权力下放,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差别较大。习近平任组长的中央改革委员会似乎被靠边站了,三名副主任李强、王沪宁、蔡奇要么重新站队、重新表态,要么可能也被边缘化。
5月26日,新华社还发布了文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时间标注为2024年9月21日。这是第二个“过时”文件,被压了8个月才公开。这份最新发布文章仍然强调“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但似乎也留了一点空间,称“鼓励家族企业创新管理模式”。新文件似乎要对民营企业有所松绑,但字里行间又自相矛盾,显示这可能是中南海新决策层对当前中国经济一系列难题的某种无奈之举。
第三个被延迟的文件发布于6月9日,新华社发布文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时间注明为2025年3月2日。3月2日中共两会尚未召开,这份文件就已经形成,但拖延了3个月才公布。早在2月28日,中共政治局曾开会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但没有按惯例明确2025年应该完成的“目标任务”,显示“党中央”瘫痪了。当时就有消息称中共元老实际在掌控权力。
政治局会议之后2天,3月2日上述文件就出炉,但没有及时发出,估计中共高层和退休高官们之间又发生了严重分歧。更值得关注的是,新华社发布文件时称,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而不是“批准”;似乎暗示文件不是从现任政治局常委、委员中产生的,但他们最终不得不同意发布。钟原指出,三个有关改革、民生的“过时”文件忽然被密集发布,应是中共新决策层有意所为,并暗示了高层权力的转移,新的权力中枢俨然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