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去世后,华国锋执掌党政军大权。但是,当时的元老派邓小平与陈云深孚众望,有一定的实力。
在改革开放初期的20世纪80年代,中国呈现双峰政治,两人分别是一二把手。中共原总书记赵紫阳秘书鲍彤认为,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险被陈云取代。
在1978年12月18日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1978年11月10至12月15日,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时任中共副主席的邓小平访问新加坡、泰国等地,会议由时任中共主席、国务院总理华国锋主持。
1978年11月12日,陈云在东北组的分组讨论中发言,提出需要解决一些文革遗留的和历史遗留问题,平反一批重大冤假错案。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援引鲍彤的观点称,陈云的发言改变了会议主题,由“向前看”(发展经济、改革开放)变成“向后看”(平反冤假错案、清算文革)。邓小平彼时正在外访,不知实情。他回来一看,形势已经大变,不知道该怎么收拾。
邓小平本来在离开北京的时候,交待写作班子成员胡乔木,告诉他会议主题是向前看,不要向后看,要求胡乔木为他写一份发言。邓小平一回来,胡乔木就把那篇发言稿送给邓小平。
鲍彤指出,听说邓小平看都没有看,就把文章放在一边,说现在这篇不行了,要重新写。就找了中组部部长胡耀邦,说另外找几个人,重写一篇稿子。后来大概就找了经济学家于光远等人。这就是后来我们看到的文章,而不是不是此前胡乔木起草的稿子,也就是不是邓小平原来意图的内容,基调完全变了,变成了:要发扬民主、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变成:要让大家讲话、让大家讲话天不会塌下来……这些名言就是这么出来的。如果邓小平不把主题改了,那么中国的第一号人物就是陈云,而不是邓小平了!
邓小平和陈云都是文革受害者,清算文革平反冤假错案达成一致,但二人对改革开放有分歧。两人势均力敌,互相制衡,谁也推不倒谁。中共一些重大问题,需要两人都同意才行得通。所以,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共政治力量呈邓陈双峰状态。
邓小平阵营中有胡耀邦、赵紫阳、万里、胡启立、习仲勋、李昌、周扬、乔石、项南、任仲夷、田纪云以及一大批支持改革的官员。陈云阵营中有李先念、宋任穷、姚依林、宋平、王震、余秋里、胡乔木、邓力群等左派以及中共元老中若干人士。
曾遭整肃的中国杂志《炎黄春秋》前总编辑徐庆全认为,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双年反左,单年反右。与之相随的是,邓小平和陈云领衔的双年与单年的格局。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9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出台,1980年提出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1981年整顿媒体和文艺,1982年中共十二大召开,1983年清除精神污染,1984年通过关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决议,1985年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1986年中宣部提出“三宽政策”,1987年胡耀邦辞职,1988年物价闯关,1989年六四事件。
虽然政见分歧严重,但邓小平和陈云一直坚持“斗而不破”。当出现分歧时,要么一方放弃自己的观点,要么彼此求大同存小异。
改开40年弥天大谎被揭秘 真相竟是中南海失控后果
2018年12月18日中国政府在北京人大会堂举行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大会。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共中央11届3中全会,被普遍看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
曾经担任国务院总理赵紫阳的政治秘书、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究室主任等职务的鲍彤先生,12月29日接受法广中文网采访时表示,11届3中全会本身并不是一次改革开放的大会,但它掀起了一股怀疑共产党、怀疑毛泽东的高潮,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创造了条件。
鲍彤说,11届3中全会在1978年召开。召开以前,邓小平和华国锋决定要团结一致向前看,不要向后看。是这样一个组织(基调)。
所谓向前看,就是搞建设,也就是四个现代化,这是华国锋同志上台以后提出来的。不要向后看,意思就是不要提文化大革命。这是会议的基调。如何证明这一点呢?我们可以从《陈云文集》里看出来。
鲍彤说,陈云当时是一个一般中央委员。在讨论过程中,陈云有一个讲话。他说,中央决定要向前看,不要向后看,这是很正确的。过去的事情宜粗不宜细,我们不要提了,这也是中央的决定。问题在于有些问题太大,到底怎么回事,中央得有个说法。
比如第一个问题,他是这么说的:彭德怀同志的骨灰到底葬在什么地方,大家知道不知道?东北组的人都说不知道(他是参加东北组的讨论)。
他(陈云)说:是啊,彭德怀同志还是共产党员,没听说中央做过开除他出党的决定啊。他还是共产党员,为什么不葬在八宝山呢?大家都说:是啊,为什么不葬在八宝山呢?
他还提出一个问题:四-五天安门事件到底是个什么问题啊?他说,四-五天安门事件据说是反革命(事件)。怎么会是反革命呢?当时的理由是他们哀悼周(恩来)总理。哀悼周总理怎么算是反革命呢?
陈云说,像这样的问题太大,中央不表态,我们地区上的工作不好做。恐怕这些问题需要谈谈吧。就这样,他又谈了一些别的事情。
鲍彤还说,11届3中全会的公报,公报里根本没有改革开放这四个字!11届3中全会只是告诉大家:党是有错误的,毛泽东是有错误的,大家是可以讨论的。
11届3中全会可以说是掀起了怀疑共产党、怀疑毛泽东的一个高潮,从这里面才派生出来了改革开放、改掉毛泽东这样一个要求、一个全国性的潮流。
鲍彤强调,改革的主体是中国人,是中国不愿意做奴隶的人,不愿意被一党领导捆住手脚的人。所有的改革意见,都是要改掉毛泽东的要求,而不是要加强毛泽东领导的要求。
就这股潮流来说,就产生了各方面的改革,因此改革也好,开放也好,它本身不是顶层设计出来的,恰恰相反,是顶层失去了控制,群众自发地要求改掉毛泽东思想、改掉毛泽东制度,在这里面,农民提出农民的要求,工人提出工人的要求,城市提出城市的要求,农村提出农村的要求,那么私有制就出现了。否则中国根本没有私有制。
1977年,已经没有一个私有制(单位)。后来为什么出现私有、出现个体、民营了呢?这些本身都不是顶层设计出来的,是没有办法的一个办法,是群众已经风起云涌地要活!要找出路。
共产党有没有出路给他?共产党不能给他就业,没法让他当干部,没法让他进机关工作,也没法让他到工厂里来,所有工厂都在亏本,工厂不招工。怎么办?自谋生路!这就出现了私有制,如果没有私有制,没有私有经济,后来的改革,一个字都谈不上。
当时,像农村的包产到户、城市里私有制的出现等都是大逆不道,都是颠覆社会主义、颠覆无产阶级专政,都是与毛主席唱反调。按照当时的传统,是应该镇压的,而不是支持。
但是,因为群众的要求如此强烈,党内很多共产党员也跟着群众一起。他们也是人,他们也是中国人,他们也不愿意做奴隶,他们也要提自己的要求,所以这部分共产党员来参加改革开放,与其说是作为党的领导人来领导改革开放,不如说他们是作为人民的一部分提出自己的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