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紧急情况果断停工停学停业 地铁隧道“该停就停,该封就封,信息要公开透明”
郑州7·20暴雨后,预警响应受关注
7月20日,河南郑州遭遇突破有监测以来历史极值暴雨,积水冲入地铁线内,造成地铁5号线一列车迫停,12人死亡。
当晚,由于地势较低,郑州交通动脉之一的京广快速路隧道积水明显,不少车辆被淹。据7月26日下午河南省政府防汛救灾新闻发布会通报,截至26日12时,郑州市京广快速路三处隧道内共拖移安置各类车辆247辆,现场排查发现6名遇难者。
事故发生后,有舆论认为,如果当地及早按暴雨红色预警要求停工停学、地铁停运、封闭隧道,上述悲剧有可能避免。
李克强:紧急情况下,宁可过一些
据央视新闻联播消息,在7月26日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召开的视频会议上,应急管理部代表国家防总作了汇报。李克强与河南、河北、江苏、浙江、安徽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视频连线,并听取气象、水利、自然资源、住建、交通等部门负责人汇报,要求紧绷安全这根弦,抓实防汛救灾措施。
李克强说,近期我国局地极端强降雨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令人痛心。对于防汛救灾及善后,李克强提出了多个方面要求:
人命关天,河南等受灾地区要把救援受困群众作为防汛救灾首要任务,不留死角,不落一人,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实事求是、公开透明发布信息。强化预警响应机制,做到及时预警、及时反应,紧急情况下,除特殊行业外果断停工停学停业,对城市地铁、隧道等要有保障群众安全硬措施,宁可过一些,该停就停、该封就封。加强重点水利巡查值守,一有险情立即处置。做好遇难者家属抚恤,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开展恢复重建,立即动用中央财政预备费,先预拨几十亿元支持受灾严重地区,按灾情核查进度再加大支持力度。
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制度,对失职者严肃追责。
地铁隧道“该停就停,该封就封,信息要公开透明” – 这就是告诉大家郑州地铁和隧道是人祸而非天灾。关于信息要透明,李克强刚开始打讲话报道提到过,后来新华社给抹去了。请看刚开始报道:
郑州洪灾数天后 总理李克强终于发话了: 呼吁习家军楼阳生不要隐瞒灾情
南郑州洪灾已经过了好几天,始终默不作声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终于说话了,他今天(26)主持召开抗洪抢险救灾和防汛工作视频会议称,讯息发布要“公开透明”,紧急情况下,更应果断停工、停学、停业;地铁、隧道“该停就停,该封就封”。
《路透社》报导,河南等地遭遇强降雨,造成重大伤亡。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今天主持召开抗洪抢险救灾和防汛工作视频会议强调,在紧急情况下,除特殊行业外,应该果断停工、停学、停业。
至于城市地铁、隧道部分,他更撂重话,必须有保障安全的硬措施,“宁可过一些,该停就停,该封就封。”
李克强并强调,要“公开透明”发布讯息,强化预警机制,做到及时预警、及时反应;还要加强重点水利巡查值守,一有险情立即处置。
根据中国官方说法,郑州地铁5号线因隧道积水有12人死亡,此数据遭到外界诸多质疑,网路更盛传要求民众不准接受外媒采访,以免灾情外泄,维稳气氛浓厚,李克强这番话,到底衝著谁来,外界揣测纷纷。实际上单单一个郑州京广隧道死亡近两万人。习家军楼阳生隐瞒了疫情。
- 李克强洞若观火,对郑州大洪水灾难只字不提;常庄水库泄洪酿成大祸:几万人隧道内死亡
- 郑州大洪水京广隧道全部军管 习李淡定仿佛河南死的几万人如微波涟漪
- 河南大洪水正肆虐,习近平却去了西藏,学者:放手让习家军楼阳生隐瞒灾情!
- 习家军政治局会议批斗李克强,阻止他去灾区;洪灾背后的高层恶斗
- 郑州洪水劫是人祸而不是天灾,京广隧道戒严里面死亡人数最少三万人
- 习近平嫡系陈敏尔楼阳生无能:重庆有群体事件和杀警案,河南大水淹死几万人; 李克强罕见静悄悄
7月20日,郑州发生震惊世界的洪水灾难,人员伤亡最…
河南暴雨惨酿洪灾,死伤人数持续增加,其中郑州京广路…
7月20日中国河南郑州市遭遇洪灾,传出5号线和京广…
中国郑州发生号称“千年一遇”暴雨,整个城市泡在水中…
原标题: 面对郑州水灾 这两个河南人真得惹人厌 本…
中国的河南省因受到连日来强降雨的影响,造成多地都打…
什么暴雨啊,就是人祸。上游开闸放水导致的。内部都有…
新华网微博于7月19日中午发了只有一张图片的贴文,…
7月20日,河南郑州暴雨,城市内涝严重,水面上漂浮…
刑场上,“砰砰”的枪声尚未消散,几个鬼魅般的身影将…
墙内媒体九派新闻:6月1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发布消…
郑州洪灾令京广隧道在暴雨中5分钟被淹平,隧道中的车…
距离河南郑州灭顶洪灾已经过去4天了,其中作为此次受…
河南暴雨,灾区人民的不幸遭遇触动了国人的心弦,各界…
7月22日,郑州洪水渐渐退去后,在京广隧道出入口处…
中国河南省连日极端暴雨引发洪灾,包括省会郑州在内的…
河南郑州市周二(20日)发生罕见洪灾,官方周三称事…
中国河南郑州近日下暴雨,中媒报道,从20日凌晨2时…
李克强要学“七千人大会”的刘少奇,挑头向习近平“发难”.(202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