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至,中国政府陆续推出了不少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举措。但有舆论认为,这些措施不能改变颓败的大势。为什么人们如此不看好中国政府对民企的利好措施呢?
近年来,中国经济下滑日益严重,尤其民营企业普遍呈现衰退的景象。据美国《华尔街日报》近日报道,2018年中国公司因为经营困难,出现债务违约的有52家,其中民营企业就占了45家,是历年以来的最高峰。
面对这种衰退的趋势,中国政府从去年开始,陆续对民营企业释放了各种利好政策。去年底,中国央行表示将为民营公司的债券销售提供100亿元人民币信贷支持。今年1月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要对小微企业推出一批新的普惠性减税措施。
但舆论对这些措施的评价并不太高。旅居美国的民营企业家胡力任认为,这些措施可能只对部分小微企业有激励作用:
“就是对于一些初创企业,微小企业,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这个东西不会产生实质影响。”
财经分析人士秦鹏则认为,这些措施对小微企业的真正利好非常有限:
“特别是小的那些企业,政府实际上是顾不上的;对于银行来讲,还有财政来讲,很难说有什么实际的价值。因为现在只是减税,很难说有什么补贴的东西。”
秦鹏认为,根本的问题在于中国政府没有转换职能:
“这个政府不是一个服务性政府,而是管理型的,或者说是官僚型的。然后,你突然让它转换出来,去帮助小企业;第一,它可能没什么经验;第二,它可能有个惯性的问题。”
根据新华网的报道,李克强所宣布的普惠性措施中,包括对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100万元到300万元的部分,使其税负降至5%和10%。对主要包括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在内的小规模纳税人,将增值税起征点由月销售额3万元提高到10万元等等。这些减税政策实施期限三年,预计每年为小微企业减负约2000亿元。
国内不少经济专家对中央政府的这一波政策走势比较乐观。据“第一财经网”去年年底报道,多位财经专家估计,2019年减税降费总体规模有望达到1.5万亿元。
胡力任认为,减税降费等对民营企业的利好措施要想起作用,要考虑周期的效应:
“这种影响不会马上就起来,而可能是未来5-10年当中。像我以前也投资过科技企业,科技企业整个投入到产出,要3-5年时间吧。”
身在加州的民营企业家肖运军则认为,这些减税措施的利好都是空谈:
“拿传统企业来说,他们(政府)一直在打压房地产,这些企业根本就是死翘翘的,减税有什么用。传统产业的都和房地产有关,房地产都打死了,没有利润,减税有什么用呢?”
这些评论表达出的忧心忡忡,与民营企业在中国经济中的作用是相衬的。去年年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新书《民营经济改变中国——改革开放40年民营经济主要数据简明分析》中提到,民营经济占据中国GDP的2/3,而10年后可能占3/4。
但中国政府近年来实施的经济政策却极大地阻碍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受到各方指责。据德国之声近日报道,曾一度看好中国经济的美国学者拉迪(Nicholas Lardy)最近在新书中提出批评,自习近平上台以来,中国奉行国家主导的发展模式,采取国进民退的路线,与市场化改革相背离。
肖运军的看法也与此类似:
“科技都让国家控制了。你如果有科技含量的话,就不会是个小公司,很快就会壮大,然后国家很快就会介入。因为中国的市场经济都没有开放,都是国家垄断。”
他指出,中国政府采取的一些利好措施都是虚假的:
“它其实就是想在中美贸易战中缓和,所以它非要装出市场经济在开放的假象。”
目前,民营企业衰退的趋势还在继续。中国《华夏时报》12月底的一篇报道指出,从10月份开始,北京每天登报注销的公司就有2000家左右,其中大部分为小微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