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习近平政治局常委会议忽提斗争, 李克强韩正反对清零;而习近平走了批判李克强的李克强路线

钟原评论文章:5月5日,中共政治局常委再度开会研究疫情防控,新华社的报道称,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坚决同一切歪曲、怀疑、否定”的言行作“斗争”。政治局常委会议忽提“斗争”,到底要“斗争”谁?

6天内两次高层会议聚焦“清零”防疫

6天前的4月29日,中共政治局刚刚开过会,新华社很快发出评论员文章,《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中央政治局会议为当前经济工作把舵定调》 。新华社及时刊发了两篇报道、两篇评论,之后又发表了四篇述评,核心就是坚持“动态清零”。党媒的宣传攻势实属少见,但6天后,中共政治局常委再次开会讨论同样的话题,就更蹊跷了。

新华社报道的大多数内容,与6天前的政治局会议大同小异,但增添了一段不寻常的内容。报道称,“我们的防控政策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坚决克服轻视、无所谓、自以为是等思想”;“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坚决同一切歪曲、怀疑、否定我国防疫方针政策的言行作斗争”。

这些话应该是专门针对一些有“轻视”、“歪曲、怀疑、否定”言行的人说的。假如中央发现一些省市的主要官员有类似的出格言行,应该立刻进行个别谈话,或召到北京训话,可以警告或直接处分,严重的甚至直接撤职。假如不只是个别官员的问题,中央应该立刻召集各地官员训话,还可以宣布处分个别官员,杀一儆百。然而,中共高层却在政治局常委会议上公开此类“斗争”,是否反对的人可能就在政治局常委中?或许高层需要统一认识,“斗争”先从高层内部开始。

新华社报道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但报道中却没有一句习近平的话,都是“会议指出”、“会议强调”。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却刻意回避,表明讲话有可能直接针对政治局常委内部,话可能更重,因此不能公开。“坚决同一切歪曲、怀疑、否定”的言行作“斗争”,这句话应该就是习近平说的。新华社不敢向外界透露政治局内部的“斗争”,却暗示了这样的“斗争”。

政治局常委会议忽提斗争有蹊跷 谁在反对清零

2022年3月5日,中共政治局七常委在人大会议开幕式上。(Leo Ramirez/AFP via Getty Images)

那么,在政治局常委当中,除了习近平本人,其它六人中,是否有人可能对“清零”防疫有“轻视”、“歪曲、怀疑、否定”的言行呢?

李克强最可能直言

政治局常委中排名第二的李克强已经多次捅破了“清零”防疫对经济的严重冲击。

4月6日,李克强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 ,称“国内外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加剧”,“有的超出预期”,“新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

4月8日,李克强主持经济形势座谈会,要求“保障交通主干线、港口等骨干网络有序运行”,“促进国际国内物流畅通,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李克强直接点明了“清零”防疫导致物流和供应链中断,并称“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困难多、压力大”,“要不误农时抓好春耕生产”。

4月11日,李克强到江西考察,再次主持座谈会,强调“高度重视当前物流不畅对经济循环的影响”,“做好农资保供稳价和末端配送,绝不能延误农时”。

同日,中共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关于切实做好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的通知》,要求“严禁擅自阻断或关闭高速公路、普通公路、航道船闸”;“不得擅自关停高速公路服务区、港口码头、铁路车站和航空机场”;“不得简单以货车司乘人员、船员通信行程卡绿色带*号为由限制车辆船舶的通行、停靠”;“做好因疫情滞留的货车司乘人员、船员的餐饮、如厕等基本生活服务”。

李克强主管的国务院公开诟病“清零”防疫导致的乱象。4月18日,习近平的亲信刘鹤接手物流难题。

4月25日,李克强主持国务院廉政工作会议,赵乐际、韩正参加。李克强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各级政府的基本职责”;并强调“大力纠治‘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肃整治作风漂浮、政策执行简单机械等突出问题。不能空喊口号、报喜不报忧,工作不能搞‘运动式’一刀切”。

4月29日的政治局会议继续坚持“清零”防疫,但也提出了防止“一刀切”,只是党媒的宣传主要用来向下推责。

据称,国务院曾发出通知,准备在8个城市试点防疫方案,但很快被删除。李克强很可能直接提出了不同意见,但没有被接受。李克强的总理任期还有不到一年,即便没法功成身退,也不会愿意丢下一个经济烂摊子,背上骂名;他把问题曝光,最起码不会因此而背锅。并非李克强特立独行,中共国务院总理时常费力不讨好。

2011年7月,温州发生高速动车组严重追尾事故,主管的时任副总理张德江赶到后,立刻下令埋车、提前中止搜救。时任温家宝故意拖了几天才去现场,称自己病了。江派控制铁道部在高铁项目上大肆贪腐、搞出了事,当时快卸任的温家宝应该不愿背锅。

李克强可能不是故意要和习近平对立,但无论他能续任常委还是全退,应该都不会愿意为“清零”背锅。他的言行有可能被当作“自以为是”、“怀疑、否定”防疫政策。

栗战书、汪洋、王沪宁不大可能提反对意见

政治局常委排名第三的栗战书,中规中矩地维护习核心,但近期的公开报道中,他并未提过“清零”防疫。

栗战书是政治局常委中习近平的铁杆,应该不会公开提出不同意见,但他近期没有主动公开地赞同过“清零”防疫,不知算不算“轻视、无所谓”。因年龄问题,栗战书很可能无法续任常委,但应该还指望国家副主席之类的位置,此时不大可能给习近平添乱。

政治局常委排名第四的汪洋,也中规中矩地维护习核心,但近期的公开报道中,他也并未提过“清零”防疫,不知算不算“轻视、无所谓”。

无论汪洋指望续任还是退休,此时应该没有动机向习近平发难。

政治局常委排名第五的王沪宁,应该主导了中共党媒一系列宣传“清零”防疫的内容,他不大可能反对自己的做法,只等退位后享受高级待遇,也没有动机向习近平发难。

赵乐际明面上应该不会反对

政治局常委排名第六的赵乐际,很可能希望凭借年龄优势继续留任,不过他自知并非习阵营的成员,此时应该不会公开与习近平顶牛。

各地官员因防疫不力被处分、撤职的,大概都经过了中纪委,赵乐际应该在执行“清零”防疫政策,他难以反对自己的做法。

不过,赵乐际毕竟是江、曾派的人,针对习近平连任和其它的人事布局,不排除赵乐际背地里可能参与搅局;为了自己在二十大上续任,他也有背地里搅局的动机。赵乐际有可能暗自散布“怀疑、否定”现行防疫政策的言论,给习阵营添乱。

韩正明里暗里都可能反对

政治局常委排名最末的韩正,是上海帮的台面人物,利用上海防疫的乱象抹黑习近平的亲信李强,几乎可以板上钉钉。

韩正应该没指望继续留任,但针对习近平连任和相关的人事布局,韩正很可能会在背地里搅局;一方面防止李强上位,防止习阵营的人马更多占据高位,还要尽量保住上海帮,为自己的后路做某些安排。

韩正也是江、曾派人物,他也可能针对“清零”防疫公开提出不同意见。韩正是国务院第一副总理,对经济发展也负有相当责任,附和李克强诟病“清零”防疫应该顺理成章。

无论韩正是否公开提出反对意见,都有可能被当作“歪曲、怀疑、否定”现行防疫政策的人。

政治局七常委中,至少有两个可能公开或背地里“质疑”习近平的“清零”防疫;还有的可能被认为“轻视、无所谓”,没有高调紧跟“清零”防疫政策。25名政治局委员中或许还有类似的人,4月29日的政治局会议很可能并未取得一致,党媒才迫不及待地连番宣传“清零”防疫。习近平当时可能无法真正说服所有人,但意识到了不可低估的政治风险,6天后赶紧又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提出“坚决同一切歪曲、怀疑、否定”的言行作“斗争”。

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政治敏锐度够强。5月5日当晚,李强迅速主持召开上海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贯彻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精神 ,称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对错误言行要敢于斗争”。

上海市委虽然迅速站队,也称“对错误言行要敢于斗争”,但没有重复“轻视、无所谓、自以为是等思想”和“歪曲、怀疑、否定”的言行。看来基层的问题还没那么严重,真正的“斗争”或许是在中共高层。

习近平式的祸国殃民清零运动走向了李克强防疫政策但却大肆批判李克强防疫政策

中国上海市爆发武疫情后,上海官方依循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下令的“动态清零”方针,更采取名为“全域静态管理”的封城政策,导致民怨沸腾。

不过今天(6日)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受访时却说,“动态清零”并不等于“全域静态管理”,反而是要“尽可能避免”全域静态管理。

综合中国媒体报导,中国国务院今召开疫情记者会,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被媒体问及,“发生疫情后多地实施了全域静态管理,势必对生产生活造成负面影响,什么情况下可以实行全域静态管理”。

梁万年表示,“‘动态清零’并不意味着是全域静态管理,恰恰相反的是,‘动态清零’追求的目标之一就是尽可能避免全域静态管理”,既要果断采取防疫措施,也要“最大限度地平衡好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正常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防止层层加码、“一刀切”的做法。

梁万年指出,在所谓“动态清零”的方针下,政府应该做好早期疾病监测工作,也要做好医院、隔离场所与防疫物资的应急准备;在防疫措施上应分清楚优先级,优先进行社区防疫,第一时间把风险人群控制在管控范围。

不过梁万年也说,当出现广泛社区传播,传播链不清晰,疫情爆发风险较大时,要综合考虑疫情特点、防疫能力、社会经济水准、人口特征等因素,决定是否采取静态管理等更严格的防疫措施,并考量静态管理的具体区域大小、范围、时间与管理力道。

本文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取自各新闻媒体(本站底部列表),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不允许人身攻击。
Posted in 共党内斗

2 Comments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