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有两片小脚趾甲才是纯种汉人?它有何作用

关于“小脚趾有两片趾甲”的来源,一直以来都有着各种各样的说法和争论:

有人说,小脚趾上有两片趾甲的人才是纯正的汉人,真正的炎黄子孙;

有人说,小脚趾上的这个特征是山西洪洞大槐树村移民的标记;

还有人说,这个是蒙古族的遗传缺陷。

从传说开始,山西大槐树下的后裔

谁是古槐迁来人,脱履小趾验甲形。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

数百年来,这首民谣在我国广大地区祖辈相传,妇孺皆知。其起源是在距今640多年前的明朝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了往连年战乱、人口锐减的豫鲁冀等中原地区填充人口,用了数十年的时间,将人丁兴旺的山西人迁徙到中原地区垦荒,这场移民潮被称为“洪洞大槐树移民”。

传说,当年的山西人被集合到洪洞县大槐树下,押解的兵士往每个人的小脚趾甲上砍一刀,以后凡是小脚趾甲上有裂痕,或趾甲分瓣的,都是山西移民。所以,如今的洪洞县古大槐树迁民遗址也被许多人奉为心中的故乡。

虽然传说有一定夸张的成分,但是遗传学研究表明,双瓣甲的人真的可能和山西移民有关。

 

有两片小脚趾甲,才是纯种汉

其实这个看法是存在很大误区的,因为实际上不是每个汉族人都是瓣状甲,是瓣状甲的也不一定是汉族。不仅如此,“两片小脚趾甲”更应该看作是民族融合的产物。

主要是由于我国历史上有过多次的民族大融合,瓣状甲有可能是古代华夏族的一个生理特征,也有可能是某个早已融入汉族的少数民族的生理特征,简而言之,它更多的是民族融合的产物。单靠一个脚趾甲来区分血统是不现实的。

又有专家说,因长期多民族融合,其实并没纯正汉人这一说。不过,复旦大学课题研究组的研究表明,这跟山西移民有关。

据研究,小脚趾复趾形态可能是早期华夏先民因为不穿鞋子劳动,经常摩擦导致基因突变产生,后期由于没有功能障碍和自然选择性,所以一直保留至今。也可能是融入汉族的某个少数民族的特征。

在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一份遗传学研究报告中发现从山陕经豫苏浙到赣闽,瓣状甲的分布呈递减趋势。这表明,瓣状甲的分布在一定区域里,的确与山西移民有关。而调查的七个省份晋、陕、豫、苏、浙、赣、闽的瓣状甲频率分别为79.17%、79.51%、63.74%、62.45%、62.54%、36.29%和37.80%,最终,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瓣状甲频率以山西为起点向东南方向呈递减趋势。

汉族历史较大规模的迁徒路线
汉族历史较大规模的迁徒路线

汉族历史较大规模的迁徒路线。(图片来源:玖巧仔/维基百科/CC BY-SA 3.0)

上述递减的趋势大致与历史上的移民路线吻合,也就是说,复甲很可能就是北方汉族带过来的遗传特征。虽然不能排除绝对的怀疑,但这种复甲的基因很可能就是北方汉族特有的。

而且复甲分布最多的山西、陕西、河南地区,从古至今一直是华夏文明的核心地区,这些地区的复甲比例最高,甚至将近8成,而复甲分布趋势也可以证明是从这里迁徙出去的话,那么是汉人的可能性更高。

当然,如果硬要说是少数民族融入的基因也不是没有可能,毕竟这个是显性遗传基因,而且从山西迁徙出去的汉人很可能早些时候就已经融合过其他少数民族了,反正上下五千年,汉人无时不刻不在融合着其他少数民族。

那这片多出来的“脚趾甲”到底有啥作用?

答案是:除了偶尔会劈甲,基本上没用。

不过,如果长了瓣状甲,对健康是没有任何影响的;而且瓣状甲也不属于畸形,因为它不具有功能障碍,更多是一种基因遗传的外在显示,从几千年前一直保留至今。

脚趾两瓣,又叫“跰趾”或者“复甲”,在医学上称作瓣状甲或小脚趾复形,实际上瓣状甲是一个常染色体显性性状,而其确实是汉族人群的一个特征,但普遍认为,其并不能作为一个族群的特定标志。因为并不是只有汉族人才会有复甲,也并不是汉族人都是复甲。小脚趾复甲形态,在东亚地区普遍存在,只是在汉族人中出现频率最高罢了。

本文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取自各新闻媒体(本站底部列表),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不允许人身攻击。
Posted in 大千世界, 大陆资讯, 娱乐新闻, 热点新闻, 草根生活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