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中全会闭幕后,官方发表的公报中,铺天盖地歌颂其党的领导,似乎在宣示习近平仍大权在握。但有专家分析认为,习至少在两个问题上面临党内压力。也有不多的观察者认为,习在全会上受到了问责。
为期4天的中共第十九届四中全会,是在中美贸易战以及香港危机持续严重的背景下召开的,全会前多方观点认为,习近平目前面临中共党内“左右派”都不满的局面,四中全会将对习过去几年的路线和政策有所问责和反思,因此,此次全会或成反习派逼习下台的务虚会。
但从四中全会公报看不到有这样的痕迹,公报全文铺天盖地歌颂坚持其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把其党领导落实到政、军、民、学等各个环节。公报似乎在宣示,习近平大权在握,在中共党内地位依然非常稳固。
公报中通篇也没有提及美中贸易战以及中美关系恶化、经济和形势恶化的问题。对于外界关注的另一重大问题,即如何应对持续的“香港民众抗争行动”,公报有所回应。
公报中还继续将不搭界的马列毛思想、邓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习思想共同作为指导思想,在美化中共的历史和成就的同时,突出强调了中共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上的所谓优势,比如“一党制”,坚持“党指挥枪”等。
时事评论员林和立表示,公报反映习大权在握,看不到他受到压力。但习至少在两个问题上面临党内压力:一是中美关系,二是民营经济。
林和立说,公报提及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或反映中共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的支持者向习施压;此外,党内非“习家军”或就中美关系向习发炮,所以公报少提及中美关系,避免在受压议题上着墨太多。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10月31日闭幕,众多观察家就官方发表的公报进行分析。综合分析人士认为,公报显示四中全会背后有路线冲突,习近平至少在两个问题上面临党内压力,并且习或在全会上受到了问责。
当天官方发布的四中全会公报,并无新意,简而言之,在政治方面,再次强调了所谓“社会主义制度”和“党领导一切”;经济方面,则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并再次强调“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外交方面,依然强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香港问题,公报强调说,必须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对香港实行管治,还要“建立健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其它还有反腐、法治、民生、环保等,都是旧有官话。
之前纷传的习近平指定接班人问题,包括陈敏尔、胡春华入常的传言,则在公报中找不到任何痕迹。
法广11月1日刊文质疑,表面看四中全会是一切平静,习把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奇怪地捆绑在一起,进一步强化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自己的统治,但习的权力真的稳如泰山吗?
文章说,四中全会是在中共面临严峻经济形势,在中美贸易战以及香港危机持续严重的背景下召开的,之前,广为存在的一个疑问是,既然中共党内对习近平存在着一种普遍的不满情绪,习近平是否会在四中被问责,至少习近平是否会做一个所谓的“自我批评”?
文章说,从四中全会公报看不到有这样的痕迹,四中全会的结果似乎意味着习近平的地位照旧稳固。不过,四中公报似乎没有特别强调习近平的一尊地位,从共产党的地位传承上,也是并提毛邓江胡的“理论”以及习近平思想,显得四平八稳。但与十九大之后到2018年3月通过修宪取消国家主席任期,习近平权力达到顶峰那一阶段比较,习的权威有所削弱。
文章说,有观察者认为习在四中全会受到了问责,据草祭评论:“党的公报如果没有对现任总书记进行大肆吹捧,基本就等于是一种批评。这显然说明习在会中受到了问责和挑战。会前传言常委的变动并没出现,陈敏尔也没成为接班人,说明习企图进一步集权的努力失败”。
对于全会没有披露人事议题,法广引述分析认为,中共不可能在全会上讨论重大人事,人事一般都是在中共党代会上讨论。中共人事问题向来很诡秘,很难以全会公报的形式披露出来,除非十分有把握,铁板钉钉。
文章认为,目前的局面意味著有两种可能的结果,习近平既已废除主席任期制,连任道路早已铺平,无需指定或者急于指定接班人;但是,没有接班人事实上又让中共党内处于经常性紧张状态,早就传出中共元老对习近平没有指定接班人一直不安。党的领导人没有接班人,意味着党遇到万一的情况,包括重大事变,领导人突然死亡等等,会让全党陷于混乱。
故此,文章认为,四中公布没有透露出任何这方面的信息,并不意味着不存在背后的运作,但同时也意味着高层在人事问题上可能分歧不小。
时事评论员林和立分析四中全会公报表示,四中全会习近平至少在两个问题上面临党内压力:一是中美关系,二是民营经济。其中公报提及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或反映中共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的支持者向习施压;此外,党内非“习家军”或就中美关系向习发炮,所以公报少提及中美关系,避免在受压议题上着墨太多。
时事评论员石实表示,此前外界流传的那些人事调整的消息,应该都是习近平的政敌向外放的风,目的是借助当前中国经济严重恶化、美中贸易战仍在持续、香港反送中乱局向习近平施压,让习早点离任下台。他说,中共四中全会表面看风平浪静,但背后却暗流汹涌,权斗不止,反习势力一直虎视眈眈,想藉各种机会向大权独揽的习近平施压。
时评人士张杰则认为,四中全会公报充斥着陈词滥调,但还可以发现一些不同寻常的蛛丝马迹。他认为,习近平思想受到挑战,被困在邓小平路线之下。比较十九届一中、二中和三中全会公报,四中全会有一个重要的不同,那就是大篇幅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仅有二次在列举中共领导人思想时提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且按惯例排在“科学发展观”之后。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邓小平确立的,但习近平执政以来所走的路线正是对邓小平路线的背叛,无论是政治上的任期制,还是经济上的政企分开,还是外交上的韬光养晦。故此,四中全会高度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用意明显,那就是习近平的路线必须回归邓小平路线上。四中全会之所以被拖延,之所以风声鹤唳,其实都与中共高层政策分歧有关。公报似乎显示会议很平静,甚至很平庸,其实背后有激烈的路线博弈。四中全会结束了,但中共高层的争斗并没有结束。
不过张杰说,中共高层尽管存在路线分歧,甚至权斗,但他们也有共同利益,都不愿中共翻船和丧失特权。可以说,在维护党国利益上,他们在一条船上。
大纪元评论员周晓辉说,可以肯定公报并未如实反映会议讨论的内容,外界关注的对“大题目”、“重大决策”的讨论很少涉及,简而言之,公报不过是又一篇官样垃圾文章,谎话连篇,但即便如此,也多少可以从中看出一些端倪。
公报中的强调就是继续坚持中共的一党专政,绝不给中国人民自由和民主,而这背后折射的就是中共对失去政权的深深的恐惧。因为一旦采用西方式民主选举,中共和其领导人将毫无疑问地被抛弃。
周晓辉分析,从中共四中全会前的杂音不断,到会议期间的肃杀,再到公报透露的信息,一个明显的结论就是,中共依旧无力应对中美贸易战,无力应对美国的施压,即便如此,中共依旧决心将死路走到底。
法广说公报通篇没有提经济形势恶化和中美关系恶化的问题,符合中共一贯的做法,除非中共党内发生重大斗争,否则不会对领导人造成的重大恶果直接在全会上讨论。
这种情况曾在毛时代发生过一次,58年大跃进,引发三年大饥饿,数千万中国人饿死。62年召开7000人大会,当时的中共国家主席刘少奇在会上提出了承责的问题,迫使毛泽东作检讨,以退为进。这为毛发动文革打倒刘少奇埋下了伏笔。
报导说,习近平虽然不是毛泽东,中共党内目前似乎也找不到刘少奇这样的人物。
从这样一种角度去看,四中全会的结果似乎意味着习近平的地位照旧稳固。但公报似乎没强调习近平的一尊地位,习的权威似乎有所削弱。
报导引述学者分析说,整个公报强调加强其党的领导,进一步加强一党专政,反映这次全会主题是党建、党治,目前形势下存在强大不安全感和危机等,否则在内部团结、矛盾并不尖锐的情况下,全会的主题应该是聚焦经济。
一名中国学者对BBC表示,四中公报通篇讲的也是加强党的领导——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经济上的举措基本上没有谈——基本上是在谈党建和以党治国。是凡出现这样的情况,一般都是有很多事情摆不平。
不少的观察者认为习在四中受到了问责。
作者草祭评论:公报如果没有对现任总书记进行大肆吹捧,基本就等于是一种批评。这显然说明习在会中受到了问责和挑战。会前传言常委的变动并没出现,习的亲信陈敏尔也没成为接班人,说明习企图进一步集权的努力失败。
四中全会召开前,海外媒体报导,本次全会上,59岁的陈敏尔和56岁的中共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将调北京晋升常委,然后再向未来的接班人角色过渡。但全会公报中找不到任何痕迹。
一些了解中共政治制度的专家说,中共不可能在全会上讨论重大人事,人事一般都是在中共党代会上讨论。但也有分析人士认为,中共人事问题向来很诡秘,很难以全会公报的形式披露出来,除非十分有把握,铁板钉钉。
法广说,四中公布没有透露出任何这方面的信息,并不意味着不存在背后的运作,但同时也意味着高层在人事问题上可能分歧不小。
北京红二代披露,习近平面临来自党内非常大的压力,因为美中关系和香港问题搞成现在这个样子,是明显的失败。失败就要有人负责,这也给习近平带来很大的压力而习首先要解决眼前的难题——来自中共中央委员会的压力。
台媒也认为,习近平的最大挑战是党内反对势力。香港、台湾和美国的困难局面可慢慢拆解,但党内反对势力如果摆不平,习近平会有翻船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