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新冷战两年内开启,中美对抗即将失控

在美国NBA火箭队总经理莫利(Daryl Morey)「闯祸」,导致NBA及火箭队在中国遭遇前所未有的商业危机后,中美艰难地重启了第十三轮经贸磋商。

川普习近平分道扬镳
川普习近平分道扬镳

而且此次磋商效果似乎还不错,按照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的话说「我们已经达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第一阶段协议」。

回溯一週前莫利10月4日的挺港言论传到中国大陆的时候,中国社会上下的民族主义情绪被点燃,NBA几乎被认定将在中国官方的封杀和「爱国者」的声讨中终结在中国大陆的生命。

事实上,在那之前的一年多时间里,肇端于中美贸易摩擦,两国关係急速恶化——这几乎是自1989年以来双边关係的谷底。而且,很显然这种恶化并不单纯是官方层面的。美国的保守分子和民主党人从内心上对对抗中国达成了空前的共识,而且在「重新让美国伟大」的旗号下团结了美国社会各阶层。

彼时,中美两国很多主流民意,甚至其他国家的旁观者都认为,一场惨烈的大国博弈将不可避免,中美关係的脱鈎和全面对抗将不可避免。中兴、华为等曾向美国科技霸权发起挑战的中国公司开始遭到美国的制裁,一些长期在美国游学或者从事科学研究项目的中国人遭到愈来愈大的压力,甚至直接被驱逐、逮捕,美国政要开始频繁就中国最为敏感的主权问题如新疆、西藏、台湾、香港等发表「刺耳」的言论,乃至採取立法等行动。

当然,北京也在针锋相对地做出回应。中国政府拒绝在中美经贸磋商谈判中按照美国的剧本推进。双边的关税战不断升级,到今天双方都被迫维持对对方进口产品徵税。同时,仿效美国对中国公司的对待方式,中国政府刚刚宣布基本完成了「不可靠实体清单」,以制裁那些美国公司。这其中,首当其衝的似乎是被控向中国投运违禁品的联邦快递。

中美的持续对抗已经远远超过关税争端的范畴,而向经贸、金融甚至文化、人员往来等全方面扩散。于是,中美「脱鈎」似乎在某些人的视线里成为可能。这就是「修昔底德陷阱」的惯性?

然而,NBA在中国的活动并没有完全终止,上海站与深圳站的活动仍在继续;而民族主义立场鲜明的《环球时报》综编胡锡进也认为「抵制」应该适度。似乎在莫利事件发酵到今天的高潮地步后,中国舆论场开始出现比较理性的降温,为缓解中美民间紧张情绪预留了空间。

更重要的是,特朗普所指「实质性的第一阶段的协议」并不如双方所期待的那样大踏步的跨越——评论人士认为磋商的结果是很难说双方有大的让步,相反比如美国暂停10月15日的对华加税,和中国承诺採购更多美国农产品等,实质上都很有限。但是,即使如此,可以看出来,双方都从接受了对方的「有限度妥协」,并适应了这样的未来节奏。

自从特朗普政府上台,跟中国打起了贸易战,美国内部鹰派对中国其他领域的指责也越发强硬,大小摩擦不断。这一系列现象的背后都指向一个深层动机:美国在挑事,故意跟中国过不去,因此不断在寻求打击中国的办法并正当化自己打击中国的行动。

这便不得不让人进一步思考:美国到底跟中国有什么深仇大恨?如此周密部署全方面的攻击,所求似乎不仅仅是短期的经济利益和中国的暂时让步,而是不惜动用一切资源全面狙击中国的发展。

综合美国经济和外交领域近些年的一些观点,对于中美之间的根本矛盾,有这样一种解释的思路:

  1. 中国过去 30 年经济发展的奇迹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基于其发展体制和模式的一种必然结果。
  2. 美国由于国情和历史原因,不可能采取与中国同样的发展体制与模式,这就导致了目前的全球化格局必然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更有利。
  3. 美国单方面认为,随着经济力量的进一步增长,中国必然威胁到美国的国家安全。
  4. 国家安全作为深层恐惧,支配了美国对中国发展模式的表层谴责:这种模式不公平、违反了贸易精神、违反了现代民主自由的价值观、甚至会导致混乱和对人基本权利的践踏。
  5. 因此,从手段上,美国的一切行为都服务于 “不能让中国以这个模式继续发展下去” 这个唯一目标,短期而言不惜牺牲自己暂时的经济利益,长期而言在国际上寻求盟友、在国内不断用 “铁幕演说” 这种价值攻击来获得民众的支持,争取国内国外,上下一心来对抗中国的发展。

这篇文章仅代表就我目前的知识储备而言,对中美冲突和世界格局的一种认知结构,必然存在不够完善和有所偏颇的地方,因此欢迎一切讨论与指正。

经济模式的冲突

自从中国入世以来,WTO 框架下的全球化格局让中国如鱼得水,实现经济发展的奇迹,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却不断激发社会矛盾,发展迟滞,造成保守主义上台、开启全面收缩的全球化战略。

这种现象的表层原因,如同美国一直以来的指责,是中国这种 “集中国家资源来发展经济” 的模式,与自由主义经济下政府应该扮演的角色背道而驰。

至于更深层的原因,我非常认同哈佛肯尼迪学院教授 Dani Rodrik 提出的一种 “黄金不可能三角” 理论。Rodrik 在 2012 年写过一本书,叫 The Globalization Paradox: Democracy and the Future of the World Economy (《全球化的困境:民主与世界经济的未来》)。这本书远远写在特朗普上台和贸易战开始之前,却超前的提出了美国这种经济模式的发展困境,其理论框架更是可以用来分析中国经济发展奇迹的根本原因。

目前中国和美国的经济都面临各自不同的问题。中国改革开放 30 年以来的房价泡沫让债务天平岌岌可危,贸易战下出口疲软,房市又死死拖住了居民的消费能力。政治体制的特色虽然可以让中国在对外贸易政策上有极大的灵活度,但因此产生国内的社会矛盾,不能通过民主程序解决,总是要寻得手段消化掉的。

美国自从特朗普上台后,实际上是暂时放弃了 “全球化 + 世界政府” 的战略,搁置全球化,通过民主程序来平息国内的社会矛盾。自从开始打贸易战,更是彻底放弃了其 30 年前亲手建立的 WTO 体系,转而通过减税来给经济添一把油,试图对冲贸易战线全面收缩而带来的经济损失。然而经过了 08 年后十年的经济不断增长和债务累积,主流观点均认为美国又来到了一个经济周期的末期,下一次危机可能近在眼前。

两条道路的 “优越性” 不分伯仲,但本质上却必定是一个水火不相容的状态。

单看过去的 30 年,美国为了推行自己 “全球化 + 民主” 的战略,积极帮助中国建立起市场经济,并殷殷期盼着拿下中国这个重要同盟。眼看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但政治上丝毫没有更加开放的趋势,美国也只是通过 TPP 协定进一步深化 “全球化 + 民主” 的框架,试图通过孤立围堵的策略让中国弃暗投明。然而,中国的体制和文化都异常坚挺,借着美国推动全球化这股东风,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以一条截然相反的 “全球化 + 国家自治” 的战略打开了自己的路,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经济发展的最大奇迹

二战之后初期,美国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 50%。在 1980 年,美国占 22%,中国占 2%。中国经过了 30 年改革开放的经济腾飞,在 2016 年经济总量占到了 18%,美国则进一步跌到了 16%。按照中国目前的发展趋势,再过 20 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可能会达到 30%,美国则仅占 11%

从长期来看,美国已经彻底放弃了让中国走向 “全球化 + 民主” 的希望,无法成为同盟便是敌人,拉不到自己这条路上来,只能全力阻击对方在相反路上的发展壮大。

特朗普上台后,美国表面是暂时放弃了 “世界政府” 的战略,退出 TPP,主动跟中国打贸易战,但民主和国家自治,中国和美国道路到底要选哪一个,历史迟早要做出选择

虽然特朗普上台后全球化战线全面收缩,但根植于美国历史和价值观的长期路线是无法转移的:美国只能继续走全球化 + 民主这条路。如果按照现在的路线,暂时放弃全球化,走民主 + 国家自治,那等减税的红利期过去,经济迟早要进入迟滞,实质上是把全球化这个领域拱手让给中国,让其用全球化 + 国家自治的道路毫无阻碍的继续发展自己的实力。

因此,当美国通过民主程序下执政党的轮换,不得不暂时搁置全球化政策的时候,短期内便要全面狙击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我这条路现在走不通,你也别想抄近道赶到前面去

在没有爆发科技革命的前提下,人类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繁荣,取决于市场流通和贸易交换。但很可惜,想要通过全球化而实现经济增长,民主和国家自治必须得放弃一个。

为什么说中美贸易战打到现在,其实实质上是体制之争呢?因为这背后是两条不同全球化道路的本质矛盾:是要全球化和民主,还是要全球化和国家自治。两个国家都在各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已经回不了头了。

彭斯

模式冲突的背后:价值冲突

为什么在 “不可能三角” 中,美国会选择民主,而中国会选择国家自治?

大概这三十年来,美国人一直在不停的问自己这个问题。 上世纪美苏争霸,美国胜出后对自己的体制优势坚信不移:开放的政治会导致开放的经济,开放的经济等于繁荣的经济。

因此,当中美恢复建交,中国这个曾经的社会主义国家要进行改革开放,想加入 WTO 时,美国如一只刚打赢仗的雄狮,骄傲的点点头收下一个小弟,谁不知是让身后跟了一条狐狸。

中国改革开放的 30 年,实际上是在不停实验一条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体制:不开放的政治能不能导致开放的经济,这样开放的经济是否会是更繁荣的经济?

在 30 年前的美国人眼里,政治开放和经济开放互为充分必要条件,互相促进,不可分割,构成了一个强大而发达的社会和经济体。美国的骄傲和自信让其从来没有认真了解过中国,以为后者选择了经济开放就迟早要迎来政治开放,却没发现狐狸学了狮子的本事,摇身一变披了一张豹子的皮,灵活而强壮,有自己的一套攻守策略。

人类组成的社会是如此复杂,有着个体永远无法探究和掌控的宏观规律,当你以为你发现的规律是人类社会运行颠扑不破的真理时,现实总是狠狠打你的脸:在古老广袤的东方土地上,一个有着截然不同历史、人口庞大的国家,实验出了一条新的规律。

于是,近些年,美国国家安全和经济战略领域的专家们,纷纷开始花大力气研究中国,主要命题有三:

(1) 中国是怎么做到切断经济开放和政治开放之间的相互作用的?

(2) 中国为什么非常顽强的选择了国家自治,而从未接受美国这一套民主战略?

(3) 中国道路的未来是什么,是会和平崛起还是会威胁到美国的国家安全?

对于未来,我的想法是悲观的。中国韬光养晦,借他人东风养自己实力的 30 年已经过去。苏联解体后世界平静了三十年,是因为美国以为就意识形态和体制设计而言,谁胜谁负已经有了答案。时至今日,一切转移视线、拖延时间的战术都已用尽,美国也肃清了国内矛盾,齐心协力将中国视作头号对手。别无选择,避无可避,谈无可谈,因为哪一方都不可能放弃自己的体制和道路,只能正面对抗。

成长在 90 后的这一代人,人生的前 30 年是中国入世后,经济飞速增长、世界更加开放的 30 年,然而未来的 30 年,不管对于中国还是美国,道路必然都不是平坦的,我们的经济和社会也不再会是直线发展。冲突、矛盾、失望、困惑才更有可能是这个世界新的常态。

不过,乱世有乱世的活法。能在 “盛世” 之后站在人类历史的转折点,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特有的人生体验吧。

 

本文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取自各新闻媒体(本站底部列表),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不允许人身攻击。
Posted in 中国经济, 中美关系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