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副总理、中美贸易谈判的中方首席代表刘鹤,已确定本月底率团前赴华盛顿,与美方重启高层级磋商。这被视为中美达成协议,避免贸易战全面升级的最后机会。但只要看看美方设定的议题,便知这轮谈判有多困难,要有成果谈何容易。
刘鹤今次赴美要”啃”一次艰难的谈判,这是众所周知的;其中困难之处,包括要在一次磋商里应付中美积习已久的贸易矛盾;而且,要面对的谈判对手,又是从列根时代走来的”大鹰派”--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
更重要是,美方今次摊开来要中国谈判的,其实是一份极不寻常、跟一般自贸协定很不同、甚至是没有先例的贸易协议;中国要在防范中美关系崩盘,以及守住中国国家利益之间取得平衡,显得非常艰巨。其中主要体现于三点:
其一是贸易协议涵盖采购清单
传统自由贸易协议旨在降低签约国之间的贸易壁垒。通常来说,此类协议内容不会包括特定的商品采购,更不会划设量化指标,要求一方向另一方购买特定金额的货物。
因此,美国”胁迫”别国购买美国货的要求,不仅罕有先例可循,更无疑会令采购国感到不体面。但据报,中国已经同意增购美国商品和服务,包括大豆和能源产品,以满足美方诉,这被视为中方一大让步;彭博社指中国的采购额或达万亿美元,只是希望分6年完成、到2024年把美中贸易赤字降至零。
但有报道指,美方对此仍不满足,要求在两年内完成采购。观察人士指,中方是否有空间作更多让步,似乎是一大疑问。
其二是美方以制裁+谈判推进协议
一般而言,贸易协议的磋商与达成,前提是各方平等地提出条件、自律地遵守协议条款;但特朗普政府的做法,是先向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以此迫使中国改变在贸易、补贴和知识产权领域的做法。这是对中国的变相经济制裁。
观察人士指,美国试图以”城下之盟”迫使中国就范,恐怕有反效果,反会收窄中国的让步空间、尤其是中国要保住自身的国家遵严。
其三是争端调解机制对中国不公
许多自由贸易协议,都会建立相应的争端解决机制,以应付签约国之间的合规争议,其中主要是通过成立仲裁小组、以类近法庭模式,化解与讼双方的矛盾。
但路透社日前引述消息人士透露,美国正在寻求定期审查中国兑现贸易承诺、改革贸易方式的进度;如果美国认爲中国违反了协议,美方可能再次诉诸关税。观察人士指出,美方此举是以美国单方审查,取代中美双方平仲裁,对中方而言颇有”羞辱”意味,中方会否接纳,实在是偌大的问号。
可以说,刘鹤今次赴美磋商,实在有面对”鸿门宴”之意味,如何在守住国家尊严与利益,与早日结束贸易战、防范中国经济进一步受打击之间取得平衡,将是对他的一次重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