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上疯传一篇题为《如此打工三十年》的调查报告,文章讲述第一代农民工在城市打工几十年后,60岁年老时却无法退休,每月养老金仅有100多元的悲惨生活。该文章被网友大量转发的同时遭当局全面封杀。
调查报告:农民打工30年养老金100多元 生存处境极糟糕
《如此打工三十年》是安徽师范大学副教授仇凤仙做的一项调查研究,由新媒体《正面连接》刊发,中国数字时代保存了目前已被删除的文章。文章称,“个人奋斗有用吗?在发了2500份问卷、访谈了200人之后,调研最终显示,努力并不能真正改变他们的处境,决定命运的主要是社会因素。”
“我家小区的保洁老赵,来北京打工了23年,60岁时却没法退休。他未来的养老金每月只有100多元,因此打算打工到70岁为止。”文章称,老赵这代农民工是中国“第一代农民工”,生于70年代前,八九十年代进城打工,不少人务工超30年,但这8600万余人的晚年情况和老赵大致相同。
老赵是河南驻马店人,2000年来北京时32岁,看过门,做绿化,做小区保安,如此又过了10年49岁了,仍没攒够钱结婚,单身住在夏天潮湿发霉、冬天没暖气的10平米地下室。他说,“我7年没有休假,一天工作10小时,一个月2700。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情况,大家都是这样的。”其实,老赵这个人群的实际处境,比能想到的还要更糟。
(图片来源:网路截图)
不少人表示感同身受 知乎用户:“祖国”已悄然远去
7月5日“阑夕”网友说,“‘如此打工30年’成了今天墙内删帖删得很凶的报道,甚至用石墨文档保存分享也会秒没”。目前与《如此打工三十年》文章相关的信息在中国互联网上很难搜寻到,就连知乎、微博上的网民评论都被删的一干二净。不过,从推特上还可查到被网民保存的只言片语。
有知乎用户表示,对于“冀西南”所象征的农民工庞大群体,“连最后关于家乡、关于童年、关于自己生命经验的美好回忆都被剥夺了”,接触华北老人会发现他们身上体现出尤其明显的一面就是,“陪伴了其整个童年乃至青年时代的河堤最终被工业废水污染,儿子闰女孙子孙女一去不回”。
该用户还说,“他们失去的并不仅仅是所谓的‘乡愁’式的情怀,而是失去了文化乃至政治上的自主权利—写作中国,读作北上广,‘祖国’已悄然远去。”
知乎用户的评论已被删除。(图片来源:网路截图)
有网友表示感同身受,“ランンンン”说,“刚看了‘如此打工三十年’这篇文章,自己爷爷奶奶外公就是属于这种情况,姨父姨妈家十年前靠新疆建设时期当一个小包工头挣了钱,自己建了房子并且在县城买了房子,本算是走出了这个陷阱,但是五年前因为肝癌一夜回到起点。”
“Limbo”也感叹道,“太有感触了,我父母就是,在城市劳碌三十年,最终还是回归原点。河南是劳务输出大省,我父母与许多人一样,肩负沉重家庭负担。工作辛勤,却无余财,身体埋下病根。现在,我爸近六旬,商场保安,早五晚八,常年无休,不敢请假,最低的养老保险。这是底层人民的生活写照。”
网民:如此打工30年,是你我的父辈,也是你我
有网民表示悲哀,“如此打工三十年:是你我的父辈,也是你我…”“今天看了《如此打工三十年》,很感慨。相信差不多每位读者,都能从文中看到自己某个/些亲戚的影子吧。”“进城打工30多年,最后好像和一直在村里的人也没什么差别!”
“如此打工三十年?不,如此打工我不能活到三十年后!”“当时那批人老了都是残疾,贫穷,而且还停不下来!”“这些人当农民的时候交税的税率是80%以上,比现在百万年薪的人交得高。”“他们把所有贡献给城市化,却留下了健康问题,虚假的繁荣!”
“Lester”网友说,“8000万农民工将进入60岁,他们年老多病居无定所一穷二白,他们购买每一个商品都在交税,但是他们享受不到国家该有的福利。他们是改革的红利社会的牺牲品,政府从拆除农民工学校清除低端人口,在网络上删除[如此打工三十年]文章,就想把他们从城市抹掉。”
来源:看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