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中美谈判结果并不难猜, 肯定谈僵了 – 2670亿美元关税将顺利实施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问题专家程晓农11月20日在澳大利亚国际广播电台撰文分析,川普所说的中国最新清单里“漏掉”的那4、5项,可能就是上面所说的“三零两停”,这是中美贸易谈判的核心争议。

本月底的G20峰会期间,中美元首之晤是否能一举突破障碍,达成协议,解决贸易纠纷,我们只好拭目以待。不过,梳理迄今为止的双方动态,谈判结果似乎并不难猜。

他还说,迄今为止关于全球化的正面论证都是从微观的企业角度来看的,即资本的自由流动和供应链跨国化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和消费者购物成本;这一主流观点有一重大缺失:忽视了全球化对相关国家在宏观方面的影响可正可负。谜底就在这一点。

比如,中国是全球化的受益国,就业大幅度增加,制造业不断扩张,出口、税收和外汇储备明显上升;而美国则因制造业流失导致失业率长期高居不下,税源流失,财政赤字不断突破上限,中产阶层减少20个百分点,成为全球化的受害国。

北京出于保护既得利益的需要,用受益国的单方逻辑指责受害国,拒绝承认中国的受益与美国的受损直接相关,这可能让美国政府怀疑北京是否具有解决贸易冲突的诚意。

至于世贸组织原来那套“只议不罚”的“君子规则”,保护了“钻空子不守规则”的中共,如今世贸组织自己提出要改革规则,而中共正是它不得不改革规则的原因。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共坚持不能改革世贸规则,正好表明它不愿让步的意向。

日前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莫尔斯比港闭会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上美国副总统彭斯和中共总理李克强就贸易和投资问题针锋相对地争论,以致于会议例行的联合声明30年来首次流产。由此可见,中美双方虽有谈判意愿,但目前并无共识。

英国《金融时报》高估中共

此外,程晓农就媒体关于中美贸易战的报道,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说,各国媒体对中美贸易战前景的分析判断却大相径庭。现择其两端,略加介绍。11月16日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的文章标题是,“中国在中美贸易战中渐占上风”,其主要理由是,美国经济向好,非买便宜的中国商品不可,加关税也减少不了贸易逆差。而《日本经济新闻》同一天的报道分析,中国在中美贸易战的打击下,由于国内消费呈收缩态势,为挽救经济,中国可能被迫让步。

程晓农分析:《金融时报》的文章低估了跨国公司转移订单和供应链的可能性,一旦它们完成了供应链转移,在其它国家生产的同类产品将比中国产品更便宜;《日本经济新闻》的分析则低估了北京在政治上不愿对美“认怂”的立场,因为经济考量并不是北京的唯一决策依据,依赖爱国主义宣传以维持政权合法性同样重要。

中美贸易战最大赢家:东南亚最受益

日本证券公司野村控股近日指出:在中美互相加码关税制裁后,中美企业纷纷寻找进口代替国,从中获利的国家按获利多少排名依次是:马来西亚、日本、巴基斯坦、泰国以及菲律宾。在生产方面,取代中国大陆而成为最大赢家的是越南,紧随其后的是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印度。

民调:经济上信任总统

美国之音20日报道,昆尼皮亚克大学(Quinnipiac University)的一项最新民调显示,多数美国选民对唐纳德•川普总统的经济表现感到满意。

调查发现,53%的受调查选民支持他对经济的管理,这是他在经济问题处理上获得的最积极的评价。42%的人表示他们不赞成他的经济政策。

本文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取自各新闻媒体(本站底部列表),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不允许人身攻击。
Posted in 中美关系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