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纪委痛批李宰相 李克强麻烦来了?李林甫一日杀三王,李克强杀了谁?

近期,中共中纪委旗下刊物《中国纪检监察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以中国历史上两大宰相作为反面典型,痛批“精致的利己主义”,称这是指“善于利用高超逼真的演技、冠冕堂皇的理由,精心修饰、巧妙掩盖自私贪婪的本性”。

习近平李克强
习近平李克强

文章中所举的这两个反面典型人物,一个是秦朝的宰相李斯,一个是唐朝的宰相李林甫。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意,这两个反面典型人物,都是宰相,而且还都姓李。

值得注意的是,文章在列举这两大李姓宰相之后,开始把矛头指向中共党内,意有所指地说到,“一些党员干部把私利当作唯一追求,工于心计、圆滑世故、善于隐藏,到头来只能惨淡收场”。

从文章的这些明讥暗讽中,似乎可以看出,痛批的这两个历史人物,种种特征都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中共的现总理李克强,似乎是冲着李克强来的,而且在暗批李克强表面家国大义,实则中饱私囊。

在此之前,李克强举行了一场十万人的经济会议,发表了和习近平不同的声音。美国加州大学圣地牙哥分校政治经济学助理教授史宗瀚(Victor Shih)分析说,从李克强近几个月的行动中,还是可以看到刘少奇的影子。而内斗结果则取决于习对李的看法,是认可李克强,还是将其视为威胁。

我们看到,中共“斗”的这个特点,也必然决定了中共派别之间的斗争从不会停止,尤其在中共二十大前,就更凸显权斗的激烈。

中纪委发文痛批李宰相 中共高层权斗白热化

中纪委旗下的刊物,近期发表文章,被指是在释放反李克强的信号。中纪委旗下的《中国纪检监察杂志》近期刊登了一篇,名叫《摒弃精致的利己主义》的文章,文章中不仅大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而且举了两个典型案例。

而所举的这两个反面典型人物,一个是秦朝的宰相李斯,一个是唐朝的宰相李林甫。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意,这两个反面典型人物,都是宰相,还都姓李。

文章痛批“精致的利己主义,善于利用高超逼真的演技、掩盖自私贪婪的本性”。

文章还把矛头指向中共党内,意有所指的说到,“一些党员干部把私利当作唯一追求,善于隐藏,到头来只能惨淡收场”。

外界分析,文章更直接提到“学者型”官员和名校毕业等字眼,种种特征让人联想到中共现总理李克强,怀疑文章是在暗批李克强表面家国大义,实则中饱私囊,释放反李克强的信号。

之前,李克强举行十万人经济会议,发表于习近平不同的声音。美国加州大学圣地牙哥分校政治经济学助理教授史宗瀚(Victor Shih)表示,现在的情况与大跃进之后发生的情况相呼应。当年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上,做三不提报告,指正毛泽东的政策错误;四年后,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卷土重来,打倒并整死了刘少奇。

史宗瀚表示,从李克强近几个月的行动中,还是可以看到刘少奇的影子。而内斗结果则取决于习对李克强的看法,是认可李克强,还是将其视为威胁。

史宗瀚说:“如果以史为鉴,习可能会将(李克强的)这种不同风格视为对其权力的威胁并寻求消除它,从而给中国的政策制定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

新唐人记者韩霏综合报导

痛批李克强?中纪委杂志大骂两大宰相【阿波罗网报道】

李克强,刘鹤
李克强,刘鹤

在最新一期的《中国纪检监察杂志》上,一篇名为《摒弃精致的利己主义》中,以李斯和李林甫两大宰相作为反面典型,痛批“精致的利己主义”,似乎在暗批李克强。

《中国纪检监察杂志》是中央纪委、监察部主管、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央级机关刊物。最新一期的《中国纪检监察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名为《摒弃精致的利己主义》。文章中不仅大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而且举了两个典型案例。

文章痛批“精致的利己主义,是指善于利用高超逼真的演技、冠冕堂皇的理由,精心修饰、巧妙掩盖自私贪婪的本性”。

还借以北大中文系钱理群教授之口,给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画像:拥有智慧、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并进一步指出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

而所举的这两个反面典型人物,一个是秦朝的宰相李斯,一个是唐朝的宰相李林甫。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意,这两个反面典型人物,都是宰相,还都姓李。

文章批李斯“就是热衷于追名逐利又极其擅长包装的人”,“纵观李斯的一生,卓越的政治才能掩盖的是贪婪自私的本性”。

而对于李林甫,文章痛批,“唐朝由盛转衰与李林甫这位精致利己主义者密不可分”,称李林甫“贪恋权力,阴柔奸狡,被人们称为‘口蜜腹剑’”。

值得注意的是,文章在列举以上两大李姓宰相之后,开始把矛头指向中共党内,意有所指的说到,”一些党员干部把私利当作唯一追求,工于心计、圆滑世故、善于隐藏,到头来只能惨淡收场”。

还说“有的领导干部顶着‘学者型’官员的光环,不想着如何发挥所长、干事创业,却疯狂追求权力金钱;有的领导干部名校毕业,年纪轻轻被委以重任,却总想当大官、发大财,以权力谋取私利……”

在这篇文章中,李姓、宰相、学者型官员、名校毕业,这些特征很容易就让人把目光聚焦到李克强的身上。

在海内外各种“习李斗”、“习下李上”传闻满天飞的当下,中国纪检监察杂志发出这样一篇文章,准备向中共各级纪检官员、各级党员干部传递什么信息?耐人寻味。

责任编辑: 秦瑞  来源:阿波罗网记者秦瑞报道

历史上真实的李林甫,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提到李林甫这个人,很多人可能下意识就会想到‘口蜜腹剑’这个成语。的确,历史上真实的李林甫,确实不是什么好人,算是一个有名的大奸臣。

当政十九年,在位期间为了排斥异己,打压政敌,做了很多的事情。而这些事情,恰好间接引发了后来的安史之乱。甚至可以说,安史之乱的很大一部分责任,就在李林甫身上。

要想说清楚这事,我们还得从头说起了。

李林甫姓李,他的这个李,确实是皇族李家的那个李。李林甫的太爷爷李叔良,是唐高祖李渊的堂弟,俩人是一个爷爷。李渊他爹是老三,而李叔良他爹是老六。唐朝开国之后,李叔良获封长平郡王。

不过,在受封长平郡王仅仅四年之后,李叔良就在驻守北方的时候,死在了突厥人手里。后来唐朝统一天下之后,长平郡王这一脉,虽然没有衰落,但也没有出什么太过出彩的人物,只能算是宗室当中,较为普通的一脉。

三代之后,就到了李林甫那一代。

李林甫出生的那一年,恰好赶上唐高宗李治去世。李治去世之后,作为太后的武则天把控了大权。先立李显为帝,然后又废了李显,改立李旦为帝。李旦登基后,完全就是个傀儡皇帝。后来武则天干脆就废了李旦,直接自己登基,做了一代女皇。

李世民武则天洞房那天 创下5000年无人可破记录
李世民武则天洞房那天 创下5000年无人可破记录

武则天掌权的那些年,对于李家宗室的打压,可谓是不遗余力。不过好在,李林甫只是个皇族偏支,他们这一脉又没什么权势,所以武则天也懒得搭理他们这一脉。这反倒是让李林甫他们家幸存了下来。

总之,李林甫的少年时代,唐朝的政局是乱得一塌糊涂。李林甫虽然是宗室,但以当时的情况来说,好像也不大可能有太大的发展。

不过,到了李林甫23岁的时候,情况开始出现转机了。

这一年,一场神龙政变,让武则天彻底失去了大权,只能还位于太子李显。李显二次登基,皇位再次回到了李家的手里。这对于李林甫来说,显然是个天大的好消息。因为武则天在位的时候,武家才是真正的皇族,李林甫这种李家的远房偏支,就已经不再是皇族了。而李显再次即位之后,李林甫就又成了皇族。

这次转机,让李林甫得以顺利入仕,入千牛卫为官。

在千牛卫干了几年之后,李林甫又迎来了自己的第二个重要的机会。这个机会,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先天政变。

简单来说,就是李显二次即位后,性格依然怯懦,所有大权由李显的皇后韦氏把持。韦氏把持大权后,也想像武则天一样,做另一位女皇帝,所以后来便毒杀了李显,想要扶持一个傀儡皇帝李重茂为帝。就在李重茂刚刚登基之后不久,李旦的第三子李隆基,便暗中勾结禁军发动了政变,入宫诛杀了韦氏,然后拥立自己的老爹李旦为帝。

先天政变发生的时候,李林甫并没有参加。但是,他的舅舅姜皎参加了,而且还是先天政变当中,最主要的参与者之一。所以,先天政变后,姜皎自然被李隆基信任。后来李隆基即位之后,姜皎自然也就成了李隆基的宠臣,在朝堂上一时间权势煊赫。

姜皎上位之后,对于自己喜欢的外甥李林甫,自然也是大力扶持。所以,接下来的几年当中,李林甫迅速升迁,一路升至国子司业,相当于今天的教育部副部长。

但是,到了开元十年的时候,出了一点小问题。在这一年,李林甫的舅舅姜皎,因为犯了事情被贬官流放了。不过耗子啊,此时的李林甫,也算是唐朝高级官员,翅膀算是足够硬了。就算是没有舅舅的庇护,同样可以过得很好。

从开元十年开始,李林甫再往后的道路,真的就只能靠自己了。因为到了他这个高度,除了皇帝本人之外,不管是宗室的身份,还是他那个被流放的舅舅,都已经无法再为他提供任何帮助了。

不过,李林甫到底还是有本事的。接下来的几年里,单凭自己的本事,依然混得如鱼得水。李林甫深知自己背景有限,所以积极巴结唐玄宗的后宫。后来更是攀上了唐玄宗最宠爱的武惠妃这条线,得到了武惠妃的支持。

在武惠妃的支持下,李林甫后来又先后历任御史中丞、刑部侍郎和礼部侍郎。在这个过程当中,李林甫还通过自己的情人,巴结上了高力士。在武惠妃和高力士的支持下,李林甫凭借自己的手腕,最后终于击败了所有竞争对手,受封黄门侍郎。

两年之后,李林甫被拜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自此,李林甫终于成为了唐朝的宰相,和裴耀卿、张九龄一起,并肩成为大唐官场上权力最大的三人。

这一年,是开元二十三年,李林甫53岁,李隆基51岁。

其实在李林甫成为宰相的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不难看出,李林甫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小人。努力巴结上官,交好后宫和宦官,为了上位拼尽一切。但这样的人,在历史上其实有很多很多,倒也算不上什么。而且李林甫为政多年,其实也推行过一些好政策,为唐朝的繁荣贡献过自己的力量。

那为啥在后来的历史上,李林甫成了被人唾弃的坏人呢?

答案就在于他当上宰相之后,为了巩固自身权位所做的一系列事情。

李林甫虽然当上了宰相,但当时和他并列为宰相的,还有张九龄、裴耀卿这两人。而且这俩人比他资格更老,在朝中权势更大。以李林甫的性格,自然要打压这两人,和这两人争权。

恰好在这个时候,后宫出事了。

后宫那边,其实倒也不是出了什么大事。简单来说,就是武惠妃想要做皇后,然后想要唐玄宗立她生的儿子做太子。但问题是,当时唐玄宗已经立了一个太子,而且风评很好。不过,在武惠妃强大的枕头风攻势下,唐玄宗还是松了口,决定先试探一下大臣们的口风。

当唐玄宗透露出这个想法的时候,同为宰相的张九龄,坚决表示反对。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再加上武惠妃本来就是李林甫在宫中的靠山,所以这场斗争开始后,李林甫直接站队到武惠妃那边去,帮助武惠妃夺嫡。

最终,李林甫和武惠妃经过一番谋划,让唐玄宗误以为张九龄、裴耀卿两人结党。大臣结党这件事,在历朝历代都是最被皇帝所忌惮的。所以,当唐玄宗生出这个念头之后,很快就直接罢免了两人。在这两人被罢免之后,李林甫就成了唯一的宰相。

于此同时,李林甫也在积极配合武惠妃。武惠妃随后又布了一个局,佯装宫中有贼人进入,让太子李瑛,以及同样与她作对的鄂王李瑶和光王李琚三人,带兵入宫救驾。而等到三人带兵入宫之后,武惠妃则否认自己曾向他们求救,并且坚称这三人是带兵进宫杀自己的。

汉族历史较大规模的迁徒路线
汉族历史较大规模的迁徒路线

这下子,唐玄宗忍不了了。

虽然是儿子,但带兵入宫这种事情,本就是大忌。再加上武惠妃和李林甫从旁诋毁,唐玄宗顿时勃然大怒,直接将三人贬为庶人,后来又直接赐死。

一日,杀三王。

天下皆惊。

在这个过程当中,李林甫显然出力极大。而最终他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权势,成了唯一的宰相。但作为代价,原本优秀的三位皇子,却全都被他构陷致死了。

水污染, 环境污染,水环境污染
水污染, 环境污染,水环境污染

从后来的历史来看,这事其实影响真的很大。因为这三位皇子,都算是相对出色。而这三人死后,尤其是太子被赐死,对于当时唐朝的政治生态产生了极大的破坏。而且后来唐玄宗也没立武惠妃的儿子做太子,而是改立另一个儿子李亨为太子。再之后,李亨当了几十年的窝囊太子,直到安史之乱以后,才登基为帝。

一日杀三王,这算是李林甫所做的第一件坏事。

第二件坏事,则是打压同僚,重用藩将。

唐朝是个相对崇尚武力的时代,所以比较讲究‘出将入相’。所谓出将入相,就是指如果在外边打仗打得特别好,战功显赫的话,可以有机会被调到中枢来担任宰相。

出则为将,入则为相。

但是对于李林甫来说,这显然不是什么好事。因为如果真的是那种顶级人才,在边疆特别能打,然后返回京城做宰相的话,肯定会和他争权。而且这样的人,自身才能都很强,也会对他造成很大的威胁。

所以,李林甫最后就憋出了一个坏招。

任用边疆民族的人做将军。

因为在当时的文化环境当中,边疆民族,一般会被认为缺少文化。这种看法其实也不一定就是错的,毕竟唐朝那会儿没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很多边疆民族的人,确实可能连书都没读过。这样的人,打仗是有可能打赢的,但是你要让他会中枢担任宰相,打理朝政,确实不太现实。而当时的李林甫,就是钻了这样一个空子,大范围的任用藩将。如此一来,藩将就算战功再怎么显赫,也不可能进入中枢做宰相,威胁他的地位。

从李林甫自身来说,这一招真的很好使。武将那边,都是藩将,无法入朝为相。而文官体系这边,他是老大,可以随意打压下面的后起之秀。就算非得提拔一个宰相,他也可以选个性格懦弱的,同样无法和自己争权。

但从唐朝的大局来说,这招就太致命了。

因为唐玄宗上位后,本来就已经进行了军制改革,大幅提升边疆将领的权力。不但赋予他们长时间领兵的权力,还推行节度使的管理制度,给了边疆将领财权和治政权。在边疆地区,当地的将领已经相当于是一方诸侯。而在这种情况下,李林甫又开始大范围任用藩将。如此一来,结果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

在这种条件之下,安禄山登场了。而且,除了安禄山之外,比如高仙芝、哥舒翰等人,也都纷纷登场。

后世很多人曾好奇,为什么唐玄宗时期,一半以上的将军都是少数民族。问题的根源,其实就出在这儿了。当然,这个问题也不能全怨李林甫,也和当时唐朝的文化有关。因为当时唐朝实在是太强,很多中原人根本就不愿意去边疆打仗,所以只能用边疆民族。但不管怎么说,唐玄宗在位后期,藩将大面积掌权的局面,李林甫要负主要责任。

李林甫的这一招,固然维护了他自身的权位,但也为后来的安史之乱埋下了伏笔。

除此之外,同样是为了维护自身权位,李林甫还大肆打压文官集团内部的人才,提拔一堆庸才上位。尤其是杀三王之后,唐玄宗并没有立武惠妃的儿子为太子,而是立李亨为太子。李林甫因为自己曾反对李亨做太子,害怕李亨将来即位后打压自己,所以坚决和太子一党进行斗争。所有支持太子的官员,都在他的打压范围之内。

被他这么一搞之后,原本开元年间清明的政治生态环境,被搞得一塌糊涂。到了天宝年间之后,唐朝的吏治已经相当腐败,出现了一大堆问题。后来安禄山起兵之后,能够一路快速攻城掠地,其实也和当时的吏治腐败有一定的关系。

正是因为做了这些事情,李林甫才会被后世骂作是奸相,成为后世唾弃的存在。不过,后来李林甫确实也遭了报应。在他为相后期,被杨国忠诬陷有谋反之意,唐玄宗虽然没有因此治罪,但也逐渐疏远了李林甫。在这种被疏远打压的抑郁当中,李林甫去世。而在他去世之后,杨国忠依然不放过他,设局坐实了李林甫谋反的事情。

事发的时候,李林甫已死,但还没有下葬。唐玄宗当即下令,剥夺他的一切荣誉,并且将他的家人后辈,全部流放岭南。

就连李林甫本人,也被唐玄宗下令劈了棺材,扒了朝服,重新以庶人的礼节下葬。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不得好死了。

李林甫的结局,虽然也算得上是遭了报应,但他留给唐朝的祸患,却没有随着他的去世而消散。李林甫去世后,仅仅只过了两年时间,安史之乱便爆发了。唐朝自此由盛转衰,无数人因此丧命,流连失所。

这样的李林甫,背上千古骂名,真的是一点都不冤。

本文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取自各新闻媒体(本站底部列表),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不允许人身攻击。
Posted in 共党内斗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