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紫阳母亲 : 共产党的江⼭是靠杀⼈、抢⼈得来的,这样的江⼭维持不⻓; 她的观点到死都没有变过
2019年10⽉17⽇是赵紫阳的百岁冥寿。《中国⻘年报》前“冰点”副主编卢跃刚为赵紫阳所著的《赵紫阳传——⼀位失败改⾰家的⼀⽣》,亦在赵的百年冥寿时由台湾印刻出版社出版,填补了《软禁中的谈话》、《秘密录⾳》《赵紫阳⽂集》等书籍只记载其⽣平⼀部分的空缺。
赵紫阳去世后,卢跃刚耗费⼗三年时间,访谈数百位历史当事⼈,查阅汗⽜充栋的史料,写成此⼀传记。他不接受家属资助,不接受任何⼈审稿,以谦卑、审慎的态度,完成了对赵紫阳的历史定位:⼆⼗世纪中国伟⼤的改⾰家、中国市场经济改⾰之⽗、伟⼤的⼈道主义者。
赵紫阳所领导的中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是⼀部“未完成”的交响曲。赵在性格上有弱点,过于胆⼩或忠厚,其秘书鲍彤评论说,这⼀点“对于⼀个政治家来说,在关键时刻可能是致命的”;⽽赵则有⼀番⾃我辩解,“胆⼩的⼈,有原则”——赵紫阳坚守住了不开枪屠杀学⽣的原则,如同陈独秀和⼽尔巴乔夫⼀样虽败犹荣。
卢跃刚发掘出若⼲此前不为⼈知的史料,呈现出赵紫阳鲜为⼈知的⼀⾯。⽐如,这些史料重新界定了赵紫阳与邓⼩平、胡耀邦、万⾥等⼈的关系,这些关系直接决定着⼋⼗年代改⾰的成败。其次是根据新的史料得出诸多新的论断。
在关于赵紫阳⽗⺟部分,作者并未⽀持赵紫阳的⽗亲在⼟改中被虐杀的说法,但承认作为开明乡绅的赵⽗因⼟改被批⽃⽽病故。⼟改⼯作组从赵⽗的床下挖出元宝和银元,赵家⼈的棉被和棉⾐等⽣活⽤品全被抄⾛,冬天冻得瑟瑟发抖。赵⽗去世时,已是中共中层⼲部的赵紫阳就在临县任职,离家只咫尺之遥,却不敢回家与⽗亲⻅最后⼀⾯并操办后事。
书中对赵⺟的描述更是前所未⻅。赵⺟不识字,但是懂历史,听书看戏,对共产党印象很坏。她跟赵讲:“你给共产党拉套,不会有好结果。”果然⼀语成谶。赵⺟反对共产党的原因很简单:“共产党不好,拿⼈家东⻄。⽽这些东⻄都不是他们⾃⼰的。”⽂⾰中,赵⺟说:“朱元璋⽕烧庆功楼”。孙⼦回家看奶奶,说⽑主席是⼤救星,奶奶却说:“⽑主席是⼤坏蛋”。
她说,共产党的江⼭是靠杀⼈、抢⼈得来的,这样的江⼭维持不⻓。她的观点到死都没有变过。
⺟⼦政⻅不同,感情也疏远了。赵数⼗年从未回过河南⽼家,跟⺟亲也再未⻅⾯。⺟亲在⼀九七六年去世时,赵已是四川省委书记、独当⼀⾯的封疆⼤吏却仍未回过家。
邓⼩平也是如此,从不回⽼家,对乡亲极端冷漠。共产党就是以党取代⽗⺟的地位,国⺠可以不孝,却不能不忠。
赵⺟从最朴素的保护私有产权的常识出发反对共产党,与英国《⼤宪章》的观念秩序如出⼀辙。
赵⺟对共产党的认识⽐后来当上共产党总书记的⼉⼦深刻,⽽赵紫阳直到被幽禁的最后⼗五年,才认清共产党的本质。书中提及很多⼈都知道的⼀个感⼈细节:⼀九⼋九年五⽉⼗七⽇晚饭前,赵在书房召集赵家历史上唯⼀⼀次家庭会议,告之家⼈⾃⼰辞职的决定,得到家⼈⼀致的⽀持,⼗分钟就结束了。赵紫阳去世后,其家属准备的挽联内容是:“能做您的⼉⼥是我们毕⽣的荣耀,⽀持您的决定是我们不变的选择;倡⺠主坚守良知家⼈为您骄傲,今⻄去终获⾃由⻛范永存⼈间。”
传记中还提及⼀个耐⼈寻味的细节:⼆⼦⼆军的⼥⼉信仰基督教,要去当传教⼠。赵⼆军不同意,赵紫阳听了很⽣⽓,对赵⼆军说:“信教有什么不好?当传教⼠有什么不好?你去给我买⼀本圣经,中英⽂对照的,作我送她的礼物!你去告诉她,我很⽀持她,很⽀持她当传教⼠!”
赵紫阳晚年完全挣脱了⻢列主义的束缚,⾛向⾃由⺠主的普世价值。那么,他是否对⾃由⺠主、个⼈尊严的源头 — 基督信仰 — 有所探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