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中国房价太高,商铺大量倒闭,这两种店却越开越多

中国居民没钱是个长期问题

中国知名财经分析人士凭栏欲言表示,中国央行数据,3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94.5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3%,社融同比增速8个月来首次低于13%。流动性再次刹车。

2020年,中国的宏观杠杆率是279.4%。分部门来看,居民、政府和企业三个部门的杠杆率分别是72.5%、45.7%和161.2%,分别比2019年上升了7.4、7.1和9.1个百分点。

中国居民杠杆率已经基本追平甚至反超西方发达国家水平。然而一个问题是,居民杠杆率有两个测算方式,一个是以居民债务总量/GDP,另一个是居民债务总量/可支配收入。

中国计算居民杠杆率数据口径采用前者,这会低估中国居民部门的实际债务压力。

一般来说,新兴国家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占比GDP比例偏低,这个特征在中国特别明显。

统计局数据,2020年,中国人均GDP达到7.2万元,而人均可支配收入3.2万元,居民可支配收入仅占GDP的44%,而美国这个数据达到76%。

用居民债务总量/居民可支配收入,中国居民杠杆率超过160%。消费潜力=可支配收入+新增借债-应还债务。根据这个公式,中国居民的消费潜力有三个特点。

一是可支配收入很低。

二是杠杆率很高,还债压力很大。

三是新增借债很少用于消费,主要用于购房。2019年末,住房贷款余额占全部居民债务总额比例已经高达54%。

面粉贵过面包,下游亏损无法避免

凭栏欲言称,2020年企业杠杆率增长9.1%,是三个部门(居民、企业、政府)中增速最高的,企业杠杆率161.2%,妥妥的世界之端。疫情之后,中国大力加强对企业的信贷支持,以信贷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这里出现了两个问题:一是企业产能迅速复苏,增加了对上游原料的需求。

二是大量流动性释放,M2-GDP-CPI数值创10年最高,这显示实体企业根本消耗不了这么多钱,大量的钱只能去空转套利。原料需求反弹增加了炒作空间。

上游原料需求复苏,闲钱又多,大宗价格就炒起来了。但下游商品价格却受制于需求萎靡无法提价。面粉贵过面包出现了,下游亏损无法避免。

但亏损不代表会出现破产。企业亏损是出现破产的关键条件,但并非只要亏损就会出现破产。只要有人愿意借钱给亏损企业,企业就不会破产。

1990年代有大量的国企是亏损的,但为了保证国企就业,政府印钱保国企,企业就可以存活。

疫情后,大量中下游产能的存活,依赖于是不是有人愿意冒着风险借钱给小微企业。如果可以借到钱,长期亏损的企业也可以不破产。

疫情后,中国企业支持政策的一大着力点就是,提高商业银行风险容忍度,让银行借钱给中下游企业(中下游大都是中小微企业),让下游产能活下去。为了让下游产能活下去,中小微企业应延尽延政策一再延期。

中小微企业产能没有进行出清,下游商品价格就很难上行,通胀就稳定。

一个好处是,印钱保中小微企业,可以让大量终端亏损产能不出清,这既可以稳定居民就业,又可以压低通胀。

一个问题是,如果这是一个好办法,1990年代国企破产潮,就不可能会发生!

保产能是个印钞问题,越是保产能通胀越低,似乎已经与常识,放水会通胀,完全相反。

但实际上,这只是一种滞后作用。在长期上,常识是对的,越放水越通胀;但在短期上,越放水,越容易造成下游产能过剩,通胀就会越低;而收紧货币后,下游过剩产能却会出清,通胀会修复历史扭曲,反而会升高。

1992年,流通中的货币增速36.4%,中国经济增速13.2%;

1993年,流通中的货币增速35.3%,中国经济增速13.4%;

1994年,流通中的货币增速24%,中国经济增速11%。

单就1994年来看,中国货币增速降超10%,货币增速与经济增速的匹配度也明显提高,但1994年通胀反而更高。原因就是前两年印钞太多的滞后影响。

2021年,货币增速开始明显下降,开始与经济增速相匹配。但之前的十几年,印钞都很多。

中国破产潮的恶性循环已开始

凭栏欲言下游企指出,企业的存活严重依赖于流动性支撑。流动性收紧,下游工厂就会失去融资支撑。下游亏损问题失去了流动性遮掩就会开始暴露,破产潮出现。

破产潮会出现两个方向的冲击,一部分人工作没了,一部分人投资的钱没了,相关人员消费能力就会下降。

但通胀却会因下游产能的退出而向上修复,影响需求更加萎靡。

需求萎靡,实体融资就无处可投,融资需求就会下降,市场影响流动性继续收紧;通胀却在上行,施压货币政策继续收紧。市场与政策双具刹车压力,流动性继续收紧。

流动性继续收紧,企业亏损问题暴露的更多。

上游涨价潮启动,喻示着下游亏损加大。而流动性刹车,喻示着破产潮的恶性循环已经开始。

大陆商铺大量倒闭,这两种店却越开越多

中国大陆商业街出现了一个怪相,很多经营衣物、服饰、家居用品等的商铺大量倒闭,但同时餐饮店、房产中介和药房却不断涌现。

据楼市新规4月23日报道,在大陆城市的一条商业街上,很多做衣物、服饰、家居用品等的商铺店门紧锁,门面上贴着A4纸打印或者手写的“旺铺转租”。而与这些实体商铺倒闭相呼应的是满大街都是奶茶、小吃、炸鸡、火锅等餐饮店。在一条不到1公里长的步行街,有5家奶茶店和4家炸鸡店。和餐饮店一样不断开张的还有满大街的房产中介和大药房。

因为大陆房地产热一直居高不下,从业人员提成较高,房地产中介应运而生不奇怪,而药房因为利润很高也吸引了资金进入这个行业,在一线城市成熟的商区,已经夸张到每隔100米就有一家药房。而很多临街商铺的药房基本上只售卖价格昂贵且利润极高的药品。这使得即使它们的客单量较低,但营业收入完全可以覆盖支出,而且每个月都能保持很高的利润。

在大陆,很多城市住宅房价一年比一年高,但是商铺的投资价值却在萎缩,尤其是一些二三线城市,不仅商铺不再吃香,甚至一些商业综合体也举步维艰,经营服饰、家居等实体商铺转租、倒闭的频率在提高。

之所以造成这些实体店倒闭,首先是因为电商网购兴起,而且价钱便宜,再加上智能手机普及方便了人们网上购物,电商抢了一些线下生意。

其次,商铺供应过剩。在国际通用标准中,商业人均面积正常标准在0.8-1.2之间,超过1.2说明存在过剩。按照国际标准,大陆半数以上的城市的商铺都超过了2。

再有,高房价挤压实体店,这是较为关键的因素。一个商铺运营成本包括三大项:店铺租金、人员开支和经营商品本身的成本。其中,店铺租金是最大的成本,尤其是一些一线城市的网红商业街,一间不到20平的店铺租金可以高达10万元/月,占到总成本的80%左右。

本文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取自各新闻媒体(本站底部列表),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不允许人身攻击。
Posted in 中国经济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