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蓄着浓密胡子的李大钊看起来年龄较大,但是他当时不过30岁上下。直到张作霖对他处以极刑的时候,他才38岁。为什么一个年轻的生命在风华正茂的时候会戛然而止呢?这还要从他的经历说起。
李大钊字守常(1889-1927),河北乐亭人。他出生不久就失去双亲,与祖父相依为命。按照当地风俗,他11岁时就与比自己大七八岁的赵纫兰结婚。第二年他外出读书,妻子不仅要替他服侍年迈的祖父,还要为他筹措学费。1905年,他参加科举考试,正好遇上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遂进入永平府(今河北卢龙县)中学深造。在这里,他开始接触全新的知识,并通过阅读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文章,初步了解到西方社会。1907年李大钊的祖父去世,他有感于国势衰微,萌发了研究政治的想法。这一年暑假,他到天津报考了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0年,同学蒋卫平投笔从戎后在东北被俄国军队击毙。他写下“国殇满地都堪哭,泪眼乾坤涕未收。……千载胥灵应有恨,不教胡马渡江来”的诗句,表达了他对俄国的印象。
辛亥革命以后,李大钊来到北京,加入了江亢虎发起的中国社会党。该党主张恋爱自由、教育平等、遗产归公、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个人自治、世界大同,是一个追求理想的政党。但是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江亢虎却与汪精卫同流合污,成了日伪政权里的一个重要成员。可见理想与背叛只有一步之遥。
1913年冬天,李大钊东渡日本,并于第二年春天考取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学专业。这时,日本学者河上肇已经将马克思的《资本论》译成日文,而李大钊就是通过日文间接地了解马克思理论的。
1918年初,经章士钊推荐,蔡元培聘请李大钊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这时俄国十月革命引起世人的强烈关注,李大钊虽然不能身临其境,以便了解事情真相,但他根据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写了一批歌颂苏俄的文章。文章认为西方世界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只有俄国革命才代表了人类社会新的向上的力量。在此基础上,他提出“试看将来之全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因为不同意李大钊“只谈主义不研究问题”的倾向,胡适与他就“问题与主义”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尽管如此,李大钊为争取言论自由的文章仍然值得称道。比如他在《危险思想和言论自由》一文中明确指出:“思想自由与言论自由,都是为保障人生达于光明与真实的境界而设的”,因此包括政府在内的任何力量都没有资格干涉思想和言论的自由。
五四运动以后,中国进入一个军阀混战的时代。李大钊虽然是北大教授,但是他仍然热衷于从事现实政治。为此,他不仅在苏共的支持下创立了中国共产党,而且还努力做拉拢孙中山、吴佩孚等人的工作。据胡适日记记载,1922年前后,李大钊经常到保定或洛阳去找他的老同学白坚武。当时白坚武是吴佩孚的政务处长,因此他找白坚武的目的不言而喻。1924年国民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时,据说李大钊在会上公开承认自己是苏共党员。1925年五卅运动和1926年三一八运动,李大钊是主要的策划者和组织者。据顾维钧回忆,李大钊甚至在请愿中提出:“即使把外蒙置于苏俄统治下,那里的人民也可以生活得更好。”
为此,北洋政府以“假借共产学说,啸骤群众,屡肇事端”为由,对李大钊下达通缉令。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李逃入了位于东交民巷的苏联大使馆。1927年4月,张作霖突然派军警搜查苏联大使馆,不仅逮捕了李大钊,还宣布发现大量军火和颠覆政府的证据。事后,张作霖将这些文件择其要者编辑为《苏联阴谋文证汇编》。前几年我在太原市工人文化宫旧书市场上还看到有人高价出售这套资料。
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以里通外国罪被处以绞刑,这一年他38岁。
耐人寻味的是,在十年以后的1937年,白坚武也因为投靠日本人被冯玉祥枪毙。
(原文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