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新闻的传播速度到底有多快?如果以向1500名用户传播消息为标准,假新闻平均传播时间为10小时,而真实新闻传播需60小时(数据来源于2018年3月发表于《科学》上的一篇文章)。
究竟是哪些人在传播假新闻,他们是否有一些共同特点?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人们主动自发的传播假新闻?
最近,针对2016年美国大选前后几个月用户使用社交媒体的情况,美国的研究人员发现,65岁以上老年人是转发假新闻的主力,他们分享假新闻的数量是18至29岁人群的近7倍。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2019年1月的Science Advance上。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研究人员提出了两个理论 :第一,与“伴随互联网成长”的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更缺乏数字媒体素养。第二,也许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认知能力趋于下降,这让老年人更容易相信虚假信息。这一发现可以帮助社交媒体用户和平台设计更有效的干预措施,有效限制谣言的传播。
虚假新闻传播主力
2016年年初,纽约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组织了一个包括3500人的研讨会,其中包括Facebook用户和非用户。11月16日,就在大选之后,他们请3500人中使用Facebook的用户安装一个应用程序,允许他们共享数据,包括公共个人资料,宗教和政治观点,他们自己发表的贴子,以及他们关注的页面。最终有1300余人同意安装这一应用程序,分享他们的数据。
研究者检查了受访者过去曾经发布的网络链接,并与已有的虚假新闻列表进行比对,他们发现,约8.5%的受访者分享了虚假新闻的链接。与此相比,在2016年大选活动的最后几周,大约四分之一的美国人至少阅读一篇虚假新闻文章。也就是说,尽管只有极小比例的人参与虚假新闻的转发,但是影响却可能很深,阅读假新闻的人群数量要远远大于转发假新闻的人群。
研究者进一步对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年龄或许是判断分享假新闻人群的最佳指标。根据论文中的数据,65岁以上的用户中有11%分享了虚假新闻链接,而18至29岁的用户中只有3%的用户进行了分享。 而从虚假新闻分享数量来看,65岁及以上人群分享的假新闻文章数量是45到65岁的第二大年龄组的两倍多,是最年轻组(18到29岁)的假新闻文章的近7倍。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还研究了性别、种族以及收入等方面的差异,但未发现在分享虚假信息方面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
“对我来说,尤其令我意外的是,在控制了其他重要条件的情况下,年龄依然是一个显著的区别特征。”论文共同作者Andrew Guess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年龄特征这么突出,这让我很惊讶。”
老年人为何容易分享假新闻?
研究人员指出,目前有两种可能的理论,用以解释为什么老年用户更有可能分享虚假新闻。首先,此前有一系列研究表明,60岁及以上人群缺乏判断网络新闻真实性所必需的数字媒体素养。论文的共同作者Joshua Tucker称,“年纪大的人可能不像其他人一样能轻松地分辨社交网络上的事实与谎言。”
在论文中,作者提出,基于现有的工作,研究者们应该进一步发展基于能力的数字媒体素养评估,其中包括识别可疑内容以及规避可疑内容的能力,并且这些能力评估需要进行特别设计,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参与度。
另外一种可能的解释是:从认知和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衰老对认知和记忆具有负面影响。根据这种理论,记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恶化,这使得他们很难抵抗“虚幻的真实效应”,也就是说当他们不断地反复接触一类信息后,就会倾向于相信其正确性。在评估真相的时候,他们会依赖于信息是否感觉熟悉,而非理性分析。研究人员称,信息环境越复杂、错误信息越流行,这种效应会更加严重。
社交平台需要关注老年人
不考虑年龄问题,此前很多人都将“分享假新闻”与欠缺数字素养挂钩,去年,WhatsApp开始制定一项计划,以促进印度的数字素养。在印度2亿用户中,很多人都是互联网的新用户,他们缺乏分辨和判断虚假新闻和谣言的能力。据称,WhatsApp因此在印度深陷假新闻危机,几个月时间,印度就发生过数起私刑致人死亡案,其中数起都是因为WhatsApp平台上的网络谣言所导致。
去年7月,因为村民误信拐卖小孩的虚假消息,有5名陌生人被打死,据媒体报道,许多类似的谣言同样在印度农村广泛传播。因此,在印度,WhatsApp展开了全年龄段的数字素养计划。
在美国,老年人也很容易相信骗局,美国FBI有专门的页面向老年人宣传如何“反欺诈”。未来,Andrew Guess和他的团队希望能够对两个理论进行检验。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数字素养本身就没有统一的答案。
斯坦福大学教授Matthew Gentzkow认为,关于年龄与虚假新闻传播的研究,可能会帮助技术平台设计更有效的工具。“这一研究对年龄的指向至少可以缩小寻找解决方案的范围,这让我们更可能找到最有效的工具。” Gentzkow说。“如果问题集中在相对较小的人群中,那么考虑对那些人最有效的干预措施,这将让我们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