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Stop AAPI Hate组织发布的研究表明,在过去大约一年的时间里,共报告了3,800起亚裔仇恨事件。在过去的五个月中,这个数字大大高于去年的全国约2,600起亚裔仇恨事件。与男性相比,女性在报告中所占比例更高,为68%,而男性则占29%。
可见其实亚裔遇害也不是一天半天的存在了。随着最近连续的新闻曝光后,美国部分政要艺人都声援亚裔群体。值得高兴的是,有人站出来为亚裔群体发声了。
而就在前天17日,一则当地新闻更是让我格外关注,旧金山一位华裔谢婆婆遭遇暴力袭击之后,勇敢还击匪徒。亚裔反击,打伤嫌犯的新闻顿时成为国际热门话题。主流媒体都纷纷报道了此事,以及这件事为社会带来的正面影响也不在这赘叙了。
手持木棍谢婆婆称遭男性嫌疑犯,袭击图片来自Twitter 版权属于原作者
恰巧,前天和朋友的交谈里了解到了一些事件外的背景信息,作为一个从小爱看蓝猫淘气3000问的我,顺藤摸瓜,通过朋友的介绍,联系到了谢婆婆的一位朋友亦是邻居。这两天我也通过不同渠道里去验证信息的真实性后,今天想顺着这个事件给大家提供多一点的信息和思路当我们在思考种族仇恨/歧视问题的时候。
从谢婆婆看亚裔贩卖免费食物现象
据了解,在事发的旧金山市田德隆区(Tenderloin)有着很多由食物银行(Food bank)设立的食物派发点,每周准时为合符合资格的人群提供免费的营养食物。而在食物站外,都会出现一群亚裔的身影,他们似乎都有着自己的团队,井井有条,通过通讯工具来交流每个食物站发放食物的时间。而领取到食物的人群,往往把自己吃不完的免费食物转手低价卖给“团队”,随后“团队”就会在街上摆摊进行倒卖。这显然不是一个合法的商业行为。
但原来这个以华裔群体为主倒卖免费食物的现象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具体新闻报道在文章最后会附上链接。
报道里,据旧金山市场街办公室的员工埃德加·默卡多(Edgar Mercado)回忆道:“通常是老年妇女,她们似乎像一个团队一起工作。看到她们每个星期三和星期天在摆地摊销售,组织得井井有条。”
另外在一位亚裔美国人写的一篇文章标题为《滥用浪费食物银行系统》里提到:“我不喜欢成为种族主义者,但我不得不说,这种滥用浪费很大程度上是由年长的华裔美国人造成的。我不完全理解为什么,但是当我开车去社区中心和教堂时,您会看到很多人在那里等待。即使在格莱德纪念教堂,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华裔美国人,您甚至可以在新闻报道看到,这些人要么重复排队拿多次免费食物,要么试图将领到的免费食物出售。我是半个中国人,但是我知道那是错误的。”
据光顾过的这些“商店”的朋友介绍,在这个群体里,很多时候因为怕自己的货被抢了偷了,他们往往都会带着一些武器,比如,木棍,刀等。还有一些“商家”,由于距离公共卫生间距离较远,同时自己又要看着自己的货,就干脆就地解决。如果来过旧金山市区,那这样的情况一定见惯不怪。
而谢婆婆也正是这样一名经营者,所以在事发前市场街(Market Street)街区会很经常见到谢婆婆的身影。我在今天下午时分专门到了事发地点附近的食物银行询问了相关情况,“警察都认识她因为她被赶了又到下一个街口卖货。”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食物银行的工作人员说道。
转:旧金山一个三十几岁的白人小伙子真的会打不过那个华人老太太吗?事实是那个华人老太太每天去教会领慈善食品然后去车站贩卖。小伙子已多次制止她,但她不听。那天小伙子看到她又在卖,就气不过打了她一拳。事后小伙子马上就后悔了,并主动道歉。但老太太操起木棍就狠打小伙子,小伙儿没还手。
— Mary C (@MaryChe20769846) March 21, 2021
据和同住在谢婆婆一栋楼的住户透露,木棍是谢婆婆防止食物被偷抢的必备工具之一
领取免费食物都属于困难户,这现象背后可能会有很多种的动机,但无论如何,通过不合法的渠道去赚钱做法是绝对不可取的,但他们的处境也是让人同情。
种族歧视是怎么产生的?
最近连续的多起亚裔遇害的案件都会让人不约而同想到了种族歧视这个词。
牛津字典里对种族歧视的解释是:对一个人或多个人基于其在特定种族或族裔群体(通常是少数群体或边缘化群体)中的成员身份而产生的偏见,歧视或对抗。
而斯坦福心理学家史蒂文·罗伯茨的在7个形成种族歧视的因素的研究里表示,造成种族歧视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分类别,就是将人们分为不同的组。就是如果看到有一群特定的人群在做特定的事,不管好的还是坏的,人就会潜意识容易把这群人进行标签和归类。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保留了“趋利避害”的天然基因。即是倾向在熟悉的环境中与熟悉的人打交道,但一旦与不熟悉的人打交道,就天然产生警惕感和不安全感。种族之间,对不同种不同文化的人抱有天然的敌意和提防态度就不难理解了。加上一些负面的所见所闻的积累,更是加速了误解和偏见的产生,从而催促发展成了歧视。
如果回到刚刚提到的亚裔贩卖免费食物的现象,试想一下,如果人看到这样的现象和状况,会怎么去思考和理解呢?
努力去改变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
世界上很多东西我们都没办法去改变,但是能够改变的是我们自己本身。尤其当我们感到生气或沮丧时,我们经常会不自觉地让别人为问题负全责,但这对事情的改善并没有一丝的帮助。别人服气,也许是因为当时觉得这个人声音大不好欺负罢了,但这个人在别人心里做过的事情,形成过的印象依然会存在,这显然是治标不治本的。而以德服人,将心比心才能真正得到人心。也只有被标签了的群体里的每个人都一起努力,才能把原有的标签撕下来,换上一个新的。
遇到问题勇敢发声是值得提倡的,但同时自省也是必不可少的。
古人云:小人无错,君子常过。倘若能反观自身,看到自己需要提升的地方,不仅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受到暴力除外),还可以赢得身边的人尊重。做人,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是儒家倡导的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
孟子说过:行而不得,反求诸己。这些都是中华千年古人流传下来的大智慧。自省态度不代表哑忍和沉默,自省让自己变得更好的过程恰恰正是在保护和捍卫群体中的每一个人。
最后就是,在海外的朋友们,一定多保重,保护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