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来连续曝光几起多年前被冒名顶替上大学的事件,媒体关注当事人“被偷走的人生”该如何赔偿,一般民众则质疑,社会本就不公平,没想到连应当最公平的大学入学考试都不可信。
南方都市报11日报导,出身农村的陈春秀,16年前大学入学考试(大陆称“高考”)落榜,日前她打算报考成人教育学校填补心中的遗憾,却在填写报考资讯时发现,“陈春秀”已经在山东理工大学就读过还顺利毕业,原来,16年前,她已被另一个“陈春秀”冒名顶替上了大学。
19日下午,山东省教育厅发布通告称,对冒名顶替入学,零容忍严查处。
才过了几天,另一名叫苟晶的女子,22日在山东教育厅网上信访受理平台实名检举,说她曾在1997年和1998年连续两年在山东高考中被冒名顶替。她在检举信中说,1997年的顶替者是她高三班主任的女儿,而这名班主任曾经在2003年跟她忏悔道歉。相关部门回应已介入调查此事。
南方都市报19日报导,从2018年至2019年,山东省的14所大专院校就排查出242人涉嫌冒名顶替他人上大学,其中山东广播电视大学涉嫌冒名顶替的135人。
尽管多所学校表示,学历清查公示后无人向学校提起异议。但许多媒体质疑,山东已经清查了,其他省分呢?“中国到底还有多少人被冒名顶替”成为话题。
陆媒这几天热议,连央视主持人康辉都曾在自传中说,自己当年考大学险些被别人顶替。当年康辉填报的志愿是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前身)。当时的河北省,他和另外两人都通过了专业、文化课考试,且自己成绩最好。但等待许久后,却拿到其他学校录取通知书。后来在其父亲追查下得知,自己的成绩被竞争者的父亲以职务之便瞒报,幸好及时发现与处理。
冒名顶替事件在中国社会不断发酵,引起了民众的愤怒,因为在中国这个特权社会,教育尤其是大学入学考试,被认为是少数能公平改变命运的管道;网友的反应认为,冒名顶替上大学是“欺负贫穷人、老实人”,更可议的是,公务人员在其中扮演了协助的角色。
人民日报对此事发声,26日刊文指出,“只有告慰每一起顶替事件中的受害者,才能让高考公平不被践踏,让‘读书改变命运’真正激励寒门学子”,并称“教育公平不容冒名顶替蚕食玷污”,要求对冒名者和配合违法者追究责任。
深圳新闻网的评论则质疑:冒名顶替这一程序如何暗箱操作?参与链上都有哪些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才能维护教育公平这一不容逾越的底线。”
大学入学考试存在弊端,再次触动中国“社会不公”的敏感神经。在社群平台上,一名网友说:“高考是改变穷苦百姓的唯一一条出路,要是这个出路被有钱或者有权的人拦著了,那就是千千万万的普通人都出不了头了!”
今年4月陈春秀获知自己2004年的高考分数为546分(理工科),超出理科类分数线27分,却被高考分数仅为303分(文科)的陈某顶替,陈某就拿着陈春秀的录取通知书,堂而皇之地顶替她上了大学。
陈某毕业后去了冠县烟庄街道办事处上班。而陈春秀由于家庭贫困,等不到通知书后只好成为一名四处流浪的打工仔。
从仝卓自曝修改往届生身份参加高考被调查,到山东冠县陈春秀曾被他人顶替高考的事件爆出,高考公平的话题再次引发了关注。不仅央视著名主持人康辉站出来披露自己当年高考差点就被人顶替掉的往事。
更有媒体披露,检索在2018年~2019年的山东高等学历数据清查工作,发现有14所高校曾公示清查结果,其中有242人被发现涉嫌冒名顶替入学取得学历。
也正是“242人涉嫌冒名顶替入学”的新闻勾起了另一位山东农家女苟晶20多年前“两次高考被冒名顶替”的悲痛回忆。
1997年6月,山东济宁市实验中学尖子班的高三学生苟晶高考落榜;
1998年复读,明明平时成绩优秀,高考前摸底考还是全区第四名,结果依然低分落榜。一个多月后,她收到了湖北黄冈一所中专学校的录取通知书,那是一所“野鸡学校”。
据报道,大约 2005 年,一位在中学当老师的老同学吴用,听说学校里来了一个叫 ” 苟晶 ” 的新老师。” 吴用高三时跟我坐斜对面。老同学来教书了,他当然要去迎接一下。等他过去一看,根本就不是我,而是我们班主任的女儿。” 从那时起,苟晶当年高考被顶替的事情,就在同学圈中传开了。
2003 年,苟晶的小妹高三,班主任、语文老师邱老师也是苟晶当年的班主任。邱老师向小妹询问了苟晶的情况。邱老师手写了一封信,粘好信封,让苟晶小妹转寄给苟晶。
那是一封《道歉信》。苟晶还记得信中的大致内容:“我的女儿没有像你这样聪慧,智商有点欠缺,她不争气。我作为一个父亲,非常不容易。1997 年,我在很无奈的情况之下,才让她顶替了你的成绩去上大学。作为一个老师,我这样做,的确有违师德,但是请你原谅我。”
苟晶说,” 两次高考落榜,对一个对自己要求很高、好学的人来讲,你想象不到是一种多么毁灭性的打击。”她还记得父母那些年多么辛苦。家里种了几亩地,供养姐妹三人,孩子们放假回家要帮做农活。高三那年深秋,天气转凉,有一次周末,父亲拉着一板车一个季度收获的棉花,到 30 多里外的地方去卖。棉花堆得很高,道路不平,苟晶骑着自行车跟在父亲后面,顺便返校。遇到上坡吃力,她就去帮忙推一把。这车棉花卖了 120 块,快到学校的时候,父亲特地给苟晶买了 6 块钱的苹果。
6月24日,媒体报道山东济宁市出现新的冒名顶替案。曾就读于济宁市实验中学的苟晶向记者陈述,她在1997、1998两年高考中被人冒名顶替,第一年高三班主任让他女儿顶替她上了北京的大学,顶替者目前在济宁某中学任老师。
6月24日晚,济宁市任城区人民政府发布通报称:区委、区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立即责成区纪委监委、区教育和体育局、区公安分局等有关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迅速进行调查核实。
冒名顶替入学者,破坏的是社会对知识的尊重,扰乱的是教育的公平秩序,侵害的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改变的是他人家庭的生活轨迹。大众对“仝卓高考舞弊”事件、“山东农家女被冒名顶替”系列事件的口诛笔伐,是大家还高考公平于民、还社会秩序清朗的期盼与渴求。
“仝卓高考舞弊”事件处理多位参与者,说明修改一个高考信息需要这么多人的参与。
“高考冒名顶替”操作起来竟如此简单?简单到区区一个中介就能完成?一个中学班主任就能“偷梁换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