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与亲生父母相认 美籍华裔“断桥女孩”回到中国

一年前,华裔女孩Kati Pohler在杭州断桥与亲生父母重聚的场面,在BBC纪录片和中国媒体的报道中感动了千万人。一年后,Kati Pohler选择来到中国,目前她在淮安的一所学校教书,她希望有更多时间了解自己血缘上的亲人。

去年8月26日下午四点,还是美国密歇根州大学生的Kati Pohler走上杭州断桥时,她的亲生母亲钱粉香早已经哭得无法自抑,她拉着女儿的手,反复说着“我终于见到你了,妈妈很抱歉。”

这令人心碎的时刻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七夕佳节是中国神话中,牛郎和织女在鹊桥相会的日子。这一天的重逢,距离他们分离已经过去22年。去年12月,BBC拍摄的纪录片播出,全球几百万名观众收看了他们的故事,感叹他们的重逢是一个奇迹。

据《南华早报》报道,自1999年有正式纪录以来,仅美国就有超过8万名从中国收养的儿童。根据美国马萨诸塞州教育专家Iris Chin Ponte的研究,其中只有40%至50%的孩子会选择寻找他们的亲生父母。根据和国际收养机构合作多年的经验,他表示,大多数耗时极长、耗资不菲的搜索都毫无结果,只会令人绝望。

很多人看到Kati的故事后,都找她寻求建议和帮助,Kati每天平均在Facebook上收到三个这样的问询,通常都来自从中国被收养到西方国家的孩子。她尽可能地回复,但因为她也不是自己找到了亲生父母,所以能提供的经验也不多。

1996年,美国的Pohler夫妇从苏州的一家孤儿院带回了Kati,Kati出生三天,亲生父亲徐礼达就被逼无奈,将她遗弃在菜场。当时徐礼达留了一张字条,写道:

“小女静芝于公元一九九五年农历七月二十四日上午十时出生于苏州,因家境贫寒和世事所迫,万般无奈弃小女于街头。可怜天下父母心!不胜感谢小女再生父母救命之恩,天若有情,人若有缘,于十年、二十年后七月初七上午相逢于杭州西湖断桥之上。

狠心父母跪拜,农历七月二十九日晨。”

Kati从未觉得自己和社区中一起长大的其他白人小孩有什么不同,所以也没有特别渴望了解自己的来历。“我有一个美好的童年”,她曾反复表示,“当然,每个人都知道我是被收养的,所以我从来没有问过这件事。”

她和美国父亲、哥哥读的是同一所大学,在那里努力打工学习。Pohler夫妇当时已经知道了她亲生父母的信息,但怕打扰她的生活,并没有主动提起。他们只告诉钱粉香和徐礼达,他们的女儿很安全,健康,也过得快乐。他们不会主动告诉Kati她的身世,除非她自己问起。

教育专家Ponte表示,很多孩子即便找到了亲生父母,也不会多和他们亲近。很多时候,他们只是希望寻求自己出生的“真相”,比如真实的生日、遗传信息、中文名字等等,但不会希冀情感上的联络。

而Kati的幸运之处在于,她和亲生父母在重逢后就没有断了联系,每天都会通过翻译软件进行联络。而从美国大学毕业后,Kati选择来到中国。今年9月,她抵达了淮安,决定在淮安国际学校当老师,教学生英文。她的亲生父母开了五小时的车从杭州赶来见她第二面,但当时Kati感冒卧床,无法和他们多交流。9月22日,Kati又坐了八小时的公交,赶去杭州与他们共度中秋节。

有外媒跟踪报道了他们的故事:48岁的钱粉香烧了一大桌子菜。语言不通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对他们来说还是一个问题。Kati是一个非常独立的美国女孩,她喜欢旅行,毕业前在学校举行过中提琴音乐会,还有一个生活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男朋友。而她的中国父母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贫困线上挣扎,没有出过国门,甚至春节的时候也经常不休息。

他们所经历中国社会的发展巨变,也是外人无法想象的: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他们已经从穷得担心养不活女儿,到生活在中国最富裕的城市之一杭州城郊,过上稳定体面的生活。中秋家宴的桌上盘子很快叠了起来,最后上的是大闸蟹和月饼。对不会用筷子的Kati来说,吃大闸蟹更具挑战性,母亲钱粉香看到她用筷子的艰难,夹了一些菜喂她。整个晚上都有亲戚打来视频电话,想见见这个孩子。

据此前媒体报道,2004年七月初七,Kati10岁的时候,钱粉香和徐礼达曾满怀希望地在西湖断桥边等了一整天,但终究没等到孩子。也许是造化弄人,2005年的七月初七,夫妻两又遗憾地和亲生女儿擦肩而过。此后每年七夕,他们都会等在断桥边,但心里也明白再见静芝的机会很渺茫。在电视台的帮助下,他们才最终见上了面。

Kati的亲生姐姐,是这个家庭里唯一会说英语的人。外表上看,Kati和姐姐长得很像,气质惊人地相似,说话都语气温和、彬彬有礼。但Kati喜欢户外运动肤色更深,而姐姐的皮肤更加苍白细腻,因为父母打工非常艰难,姐姐被小心呵护起来,很少晒太阳。Kati来自一个鼓励年轻人更早独立的世界,她毕业后还在一个夏令营打工了一段时间。

中秋节的团圆饭后,谈话开始变得严肃。深吸一口气后,徐礼达问Kati恨不恨他们遗弃了她,长大的时候没有亲生父母陪伴是不是很难过。Kati反复告诉他们自己的童年非常愉快,没有任何“恨”的可能,但这对夫妇仍然纠结在这个问题——纠缠了他们22年的内疚,没有办法轻易放下。

文化差异或许是一个重要原因,徐礼达说,外国女孩和中国女孩的想法不一样。一个被抛弃的中国女孩,可能永远不会原谅她的亲生父母。

这对夫妇非常感激Pohler夫妇让他们的女儿来到中国,钱粉香说,“他们一定很难过,让女儿离家这么远去如此遥远的地方。”

教育专家Ponte表示,养父母可能比亲生父母更加敏感,担心他们有没有给孩子做足够多,担心孩子在没有血缘的情况下,是否能产生同样的亲情。最初Kati发现Pohler夫妇隐瞒了她亲生父母的信息时,Kati很不高兴,但她最终原谅了他们。

“我们需要更多的沟通,但我觉得他们已经更加理解我的感受,而不仅从他们的角度直接处理问题,他们从视频电话里已经和杭州的家人见过面了,还想亲自来拜访一下。”Kati未来希望能够在美国或欧洲继续深造,淮安的国际学校向她提供了一份工作,让她决定gap一年,更多了解自己和家人。

Kati喊亲生姐姐“姐姐”,但不会把亲生父母喊作父亲母亲,因为她家里已经有父母了。她还不知道如何称呼亲生父母比较妥当。

钱粉香问她准备在找工作呆多久,Kati给出了一个模糊的答案。Kati发现,所有的父母都是相似的,他们不想和孩子说再见。钱粉香告诉她,走得这么远,你的父母也会担心的。

Kati说,我不喜欢别人担心我。徐礼达回答她,等你有了孩子就知道了。

本文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取自各新闻媒体(本站底部列表),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不允许人身攻击。
Posted in 华人社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