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戴河会议前夕敏感期,中南海6月30日突然出台《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工作条例》,隐现中南海最高权力更迭信号。有分析指出,中共政治局当天开会审议该条例,这是此次会议唯一对外公开的内容,此举意味着新的“党中央”产生了,将负责中共今后的重大决策和落实。同时,官媒对这次会议的报道仅三百多字,而且没提到习思想和习核心,也说明习派的宣传口正处于摇摆和转向状态,低调地自保和做切割,而这种内部转向对习而言更具杀伤力。
北戴河会议前夕突然出台《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工作条例》实际上是给习上紧箍咒,习被正式架空。海外时评人士蔡慎坤在社交平台X分析指出,四中全会尚未召开,也没有确定开会日期,那么中共政治局、政治局常委和总书记、书记处等机构,应该继续代表“党中央”主持工作、进行决策。中央委员会尚未产生新的中央领导机构和领导人,却出现了一个新的“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并通过政治局会议设立,显得极不寻常。新的决策机构的权力应超越了政治局,否则就没有必要设立了。
政治局、政治局常委的决策权被新机构取代,还通过政治局会议确认,政治局、政治局常委、总书记、书记处都同意把权力转移给新的“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可见这一机构已经掌握了中南海的实际权力。尽管官媒报道对新决策机构的相关信息是模糊的,新《条例》也并未公开,但可以明确的是,政治局、政治局常委、总书记都要听命于新的决策机构。这等于明确,新的“党中央”产生了,政治局开会的主要内容,竟然是正式转移权力给新的“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

海外时评人唐靖远分析指出,说白了,这个机构的权力极大,从决策到执行一条龙全都管。“基本上就是当年邓小平中顾委的一个升级版 。比当年的中顾委还要更加中顾委,因为他对习近平完全是一种全面接管、全面监督的状态。如果习近平依然大权在握,它不会出台此条例来约束自己,因为这没有任何实质的意义。
海外时评人士文昭认为,此前网上最近传出中央要恢复“中央顾问领导小组”,表示李瑞环和温家宝将重出江湖。传言出来后,此新条例就被推出,看来这条例似乎是为这“中央顾问领导小组”铺路一样。如果这顾问小组真的重出江湖,将会是一项结构性的变动,是1992年中央顾问委员会被撤销之后的又一次大变动,它的力度和习近平修宪连任定于一尊同样大。
对于这次政治局会议而言,党媒对于的会议的报道也不同寻常,仅仅三百多字的报道中只字不提习思想和习核心。海外时评人士晓说家认为,即使之前出现过两个都不提,但这次不提的意义非比寻常。表面上人们可能会认为这是反习派的动作,但事实上反习派并没有安插人在宣传口。所以,这一次在宣传上是个罕见的讯号,很可能是习派宣传口内部的一个动作,是一种低调自保、欲作切割的策略。

自2016年开始,习近平正式成为核心之后,习核心、习思想便是政治局会议公报必不可少的政治标配。到了去年三中全会后,宣传调门就逐渐的开始降温,不过习核心和习思想基本上两个至少要提到一个。所以,这一次破天荒两个都没提,肯定不是编辑故意疏漏,是刻意为之。眼看习下台是势不可挡,宣传口也要重新站队,习家军核心内部可能已不愿意再承担维护习唯我一尊地位的承诺。而且,这种内部系统的摇摆和转向是一种慢慢地柔性处理,可能会比公开批评更具杀伤力。当习家军内部对习的支援开始动摇的话,习可能真的离下台不远了。”
除了政治局会议不再提及习核心、习思想,中共的党刊之一《求是》杂志近日也突然大谈“团结奋斗”淡化习新时代,7月1日出版的第13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这是习近平2016年10月至2025年4月期间有关重要论述的节录。
海外时评人士秦鹏分析该文章有两个特点,一是摘选的习讲话中,没有习近平最想强调的什么新时代,也没有肉麻的“两个维护”之类,只有简单的党、党中央;二是从时间跨度来看,跨越几千年和共产党过去至今天的历史,体现的核心思想是“奋斗是长期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伟大事业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持续奋斗。”很明显,只要在党领导下,这和谁是党魁没多大区别。这篇《求是》文章表面上借用了习近平的话,但又不承认他二十大时给自己的独特定位,用体制内的话来说,更像是打着红旗反红旗,实际上是在强调集体领导,伟业不是习近平一人的,公然要习把“伟业”交还给党集体,后面的领导人“持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