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温州炒房团:从身家过亿,到如今负债累累!

“时至今日,温州人早应该摘掉“温州炒房团”这个标签。我们那边没什么人炒房了。”



小C是土生土长的温州人,他家就是典型的温州家庭。因此,小C目睹了温州炒房团的兴起和衰落,也目睹了家庭资产从过亿变成了负债累累。

小C受此刺激,奋发读书,考上了浙大,研究生毕业后,去了杭州的阿里。

但对于他来说,那段昏暗的日子至今难忘,当他的同事纷纷在杭州买房的时候,他说今生今世都不敢买房,反而一个个劝,房价是会跌的,泡沫是会破的。



小C骨子里无疑带着“温州基因”,他曾经还向我炫耀过大学里炒买炒卖的光辉事迹。

他从自己以前做的笔记、网上搜集的素材,简单包装一下,就变成了“学霸考试笔记”,再在学校的显眼地方、各种群聊散布消息,再找几个朋友做托宣传,很快销量就达到数百。

温州人的财商仿佛是与生俱来的,不论是什么东西,他们总会想到法子炒一下。

只不过在炒房这里摔了个大跟头后,闻名遐迩的温州炒房团就此消失在大众视线中。

现在温州的年轻人,买房多数为自住,他们同样也面临着“六个钱包”的问题。

除了不敢买房的小C, 我还问了好几个温州的年轻人,现在还炒房吗?

L先生,手握250万现金,但是他依然不敢轻举妄动,这笔钱要兼顾买房的首付,还要给父母养老;特别是碰上了现在的楼市寒冬,他只能紧紧地把钱攥在手里。至于炒房,他是想都没想过的。

S小姐,在广州工作多年,她坦言,自己是不会回温州工作的,再不济也得去杭州。父母早前花了100多万买了套自建房,现在家里已经没什么余钱了。更何况S作为外嫁女,是不会有房产的。



如今的温州,越来越难以支撑浙江铁三角之一的地位了。



杭州、宁波GDP都是万亿量级,而温州才刚刚达6000亿左右。和绍兴相比,差距仅仅只有600多亿。

温州的人均GDP仅仅是6.5万,位于浙江省倒数第二位,这关键还是,温州的人口基数太大。温州的人口只比杭州少了20多万,但GDP总量却比不上杭州的一半。

一边是人口基数大,另一方面,则是人口的外流,年轻人不愿意留在温州就业。

网友小D说,“我是杭州某一本大学生,温州人学校占比15%,其中只有1/3的人毕业后会回温就业,毕竟省会光环在,不比土温。”

而提到温州,绕不开的还是温州模式。

上世纪80、90年代,温州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工厂,千千万万的农民卷入创业潮,他们主要生产一些技术需求低的小商品,但依靠遍布全国各地的生意网络,温州人把自己的产品卖到了全国甚至国外。

今天,温州模式明显过时,现代化的企业体系、工业集群,在温州一时半刻还难以实现。而“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地理劣势,难以吸引外资和内资。

失落的温州,要如何重拾昔日风采?

我们无法得知房价上涨是否是温州炒房团导致的,但温州失落的今天却和温州炒房团脱不了干系。



温州客,是中国最早开始炒房的一批人。

1998年,福利分房制度终止,商品房时代开启,城镇化的趋势渐起,嗅觉灵敏的温州人迅速捕捉商机,开始涌入当地楼市。

短短3年时间,他们把温州房价从2000元/平炒到7000元/平。

同年,北京的房价才4716元/平,上海才3658元/平,当年,温州当年只不过是一个三线城市。

2001年,中国入世成功,经济加速起步,其中当然少不了房地产。那一年,上海的大开发商纷纷开始了建楼潮。

2001年,上海的各大开发商集体在温州的各大报纸上打广告。当年8月,在《温州晚报》的组织下,150多个温州人坐满了三节火车厢,奔赴上海扫货。

上海房产协会甚至收到市政府领导指示:一定要把温州看房团服务好。

这次,温州人砸下5000万。两个月后,又一波温州看房团来了上海,这次成交了8000万巨款。

当时,温州炒房团的规模也在快速壮大,甚至蔓延到了小C的妈妈身上,她加入的这个炒房团后来也有一个专名,叫做太太炒房团。

太太炒房团的成员基本和C妈类似,老公做实业赚钱,老婆拿钱投资房产。以温州发达的商业家族背景下,家家户户手上都有余钱,资本及其雄厚。

家家户户都在炒房。

由于当时房价上行,C妈所在的炒房团战绩累累。

当时C爸和家里的亲戚朋友,都全力支持C妈炒房。各家各户纷纷出资,胆子大的直接入股,参与分红,胆子小的则借高利贷,100万的资金说来就来。

财雄势大,C妈所在的太太炒房团开始南征北战,魔爪伸向了大江南北。

对于炒房,她们早摸索出了固定的炒作手法。

1、炒楼花。

C妈们炒楼花,就是直接在一些楼盘还未建好时,就用少量定金和开发商签了认购书,指定要了某某栋、某某层、某某户。

2、炒有规划的现房。

通过研究城市基建、交通地铁、重点学校迁移等市政规划,提前介入市场,囤积一些现房。

3、一个房子左手倒腾到右手,把房价炒高。

在手上有了楼花或者现房后,炒房团就开始布局,首先会找到一些有共同利益的合作伙伴,比如开发商、中介和媒体,让大量铺天盖地的新闻布满普通购房者的眼球,同时,内部人员之间相互交易,一个房子左手倒腾到右手,把房价炒高。

被市场吸引的刚需客也好,投资客也罢,如果看不穿,往往会信以为真,开始入场。

然后炒房团在慢慢抬高房价的过程把手上的楼花或者是现房顺利转出,赚得盆满钵溢,然后退出,进入下一个市场继续炒作。



炒房,慢慢就掏空了温州实业的根基。

由于快进快出,许多温州炒房团们的资金越滚越大,更有传言,一个温州人年初投了100万,年末变成了1000万。

传言不知真假,但许多温州人靠炒房发财却是个事实。C妈一家也由此发家,小C被砸钱找关系送进当地最好的温州一中。甚至买了数辆豪车。

炒房这件事,只要有资金,就能迅速开始倒腾挣钱。

而认真发展企业,不仅要考虑技术更新换代,还需要担心市场风向转变,难度大了很多。辛苦一年赚的利润往往还不够炒卖一套房来的多。

慢慢,做实业的温州人少了,投机的温州人多了。C的父亲对生意也开始不上心。



然而,房价过快上涨引起了政府的注意。2010到2012年,各地限购令等政策的出台,使得炒房团被深度套牢。

套牢对于炒房团而言,非常重要。

以温州的利息算,你借了500万炒房,一年你得归还90万利息。而房子被套牢后,卖不出去,你的钱拿不出来。可债主才不管这些。

很快就有第一家企业破产,形成连锁反应。在借贷危机下,温州的房价飞流直下,新建商品房比最高价时已下跌百分之三四十,甚至有盘经历了腰斩。

断裂的资金链,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席卷了整个温州,抛房还贷,豪车甩卖,企业主跑路,炒房客跳楼,整个温州陷入了惨淡的愁云。

那段时间各地富人都喜欢去温州,上到法拉利兰博基尼,下到奔驰宝马,通通甩卖。5折、4折、3折。卖了车再拿去还贷。

就连C家隔壁菜市场的一对杀猪的夫妻,也因为借了别人近千万,还不起跑路了,丢下3个女儿在家,天天被债主泼油漆。

到了2013年,炒房团基本可以说是全军覆没。大批富人破产,小C家就是其中一员,江滨路的豪宅用白菜价甩卖除去,车库里的大奔抵押给了债主。

饶是如此,还是有以千万计算的巨额的债务无法归还。

昔日不着急还钱的亲朋好友纷纷翻脸,C妈和小C东躲西藏。就连C爸的产业也转手给了同乡,但对于C家的债务来说也是杯水车薪。

总之,还是熬了下来,到今天都不知道还欠多少钱。

本文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取自各新闻媒体(本站底部列表),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不允许人身攻击。
Posted in 大陆资讯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