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日本拟收中国「QR Code」使用费, 1994年日本发明的「QR Code」, 被中国人说成是中国的新四大发明

「扫码支付」与高铁、共享单车和网购并列,一度被誉为中国大陆新四大发明,但实际上,QR Code最初是由日本DENSO WAVE公司于1994年发明。日方近期在计划重申专利收益权,向中国人每人收取1分钱(人民币),但中方表示,在应用上,手机扫码是自己的专利,并没有存在任何侵权行为。

QR Code
QR Code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导,大部分中国人都在使用的「支付宝」在2018年全面登陆日本,随后即有声音指出,QR Code功能是日本人发明的,日方拟重申QR Code的专利收益权,欲向中国人每人收取1分钱(人民币)。在巨大的市场使用量基础上,这将意味着不可估量的专利使用费。

但中方却持相反意见。据《环球时报》报导,凌空网创始人徐蔚于2011年就已经申请「二维码(QR Code)扫一扫」专利,并先后拿下了中国大陆、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区域的QR Code扫码技术专利权,也就是说,中国大陆在商品QR Code业务上不存在任何侵权行为。

报导称,包括QR Code专利在内,日本2014年已有大约2万多个和QRcode相关的专利。在日本特许厅(JPO)严格的审查下,依然没有找到一个对比文件,即与徐蔚的专利相近似的专利。这充分说明徐蔚的「二维码扫一扫」专利与现有的日本QR码等QR Code专利是不同维度的两件事情。

「QR Code」背景说明

日本DENSO WAVE公司1994年发明了QR Code,最早应用在汽车制造厂,以便追踪零件等管理用途,但并没有广泛应用于商业活动中。报导称,QR Code的巨大市场最初是被大陆意锐新创公司的创始人王越发现。 25岁的王越于2001年在一家日本软件公司担任技术总监,而在此之前,他却经历了漫长的失意与等待。王越没料到在应聘软件工程师来到日本后,被派到了工厂,而工厂又把他直接安插到了仓库。对此,他心里很不平衡,「不知道什么时候是头,也没有人认可,没有人可以问。」

《中国经济网》指出,王越在主导开发医院看护软件时,王越发现了印在病人手环上和床头的「QR Code」,医生只要用扫码器一扫,便可获取病人的重要信息。作为科技迷的王越对此非常感兴趣,他发现,QR Code比传统「条形码」储存多达几何量级的数据,因此可以实现如身份证一样的「一物一码」,对应用场景有着极大的拓展空间。

不过,当时读取QR Code的读码器很贵,仅仅一个读码头需要999元美金。王越认为,QR Code在未来世界里的应用将是极广泛的,而如此昂贵的扫码器是其普及的最大障碍。经过日夜钻研,他认为自己找到了跨越这一障碍的办法,即手机QR Code引擎。

就在这一年,最早研发智能手机的日本公司Docomo推出一款新手机,带有镜头可以支持视讯功能。王越心想,如果智能手机装上了QRcode引擎,手机摄像头能扫QR Code,不就可以替代扫码读头了,这样一来,因为扫码器成本的大大降低,QR Code的前景将不可限量。

王越2002年创办了意锐公司,并联合一批北大、清华、哈工大毕业的工程师,共同研发世界上第一款手机QR Code引擎;2003年获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QR Code快速识读引擎」,并申报了条码识读方法和装置的国家专利;2005年参与了大陆QR Code标准的建立,现已成为ISO的国际标准。

现如今,QRcode支付在大陆应用广泛,深刻影响到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据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大陆移动支付的市场规模就已达5.5兆美元,而美国移动支付规模为1120亿美元。

 

QR Code的前世今生

最早的条形码诞生于1949年,由美国人诺曼·伍德兰(Norman Joseph Woodland)和伯纳德·西尔弗(Bernard Silver)申请用于食品自动辨识领域。在1974年,美国俄亥俄州特洛伊城的一个超市,卖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印有条码的商品——箭牌口香糖,这个商品目前还收藏在美国的国家博物馆里。

条形码随后在上世纪7、80年代迅速普及,大型零售商也在引进扫描仪,通过它可以支持客户数据库和会员卡,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沃尔玛(Walmart)。沃尔玛通过跟踪和自动化库存,可以实时交货更有吸引力,并降低了各种产品的成本。

现在,条码每天都会被扫码80亿次。在中国大陆,面向物流、零售的整个链条,条码每年能够节省3000亿元人民币的成本。

QR Code就是条形码的「升级版」, 相当于把很多条形码一层层叠加起来,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上都可以存放信息,因此具有比条码更多的信息容量。 QR Code里面有219个字符,但图标很小,实现了在相对小的面积里,存放更多信息的目标。

本文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取自各新闻媒体(本站底部列表),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不允许人身攻击。
Posted in 科技新闻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 Posts